市建局新行政總監倡轉移地積比
【明報專訊】剛於本月15日上任的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昨表示,市建局未來的重建項目,需以「小區」形式規劃,認為若只有「由下而上」的需求主導重建項目,最終只會興建單幢樓,社區規劃將變得「零碎化」。他個人倡議小區規劃從4個方向茪漶A包括高密度、低碳、可步行性及發展為「聰明城市」;又認為部分舊樓可透過復修延續壽命,並將舊樓的剩餘地積比撥入同區其他重建項目內,但他強調「轉移地積比」的構思需要有公平及公開的機制。
加強保養意識減拆樓
曾任職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的韋志成去年4月退休後,今年6月15日正式「出山」接替林濬,擔任市建局行政總監一職。他昨日與傳媒茶蝞阞磳隉A隨茈輕50年以上的舊樓逐年遞增,市建局需要在現時《市區重建策略》的「4R」,即重建、復修、保育及活化下,「增加多一個R,就是『重置』(Retrofitting)」。他解釋,一般以混凝土及鋼筋興建的樓宇,只要有適當保養及維修,壽命高達100年以上,又認為市建局可協助舊樓業主翻新大廈設施,如修葺外牆、增設升降機及節能裝置等,並加強業主對保養大廈的意識,以減少舊樓清拆。
機制須公平公開
他倡議市建局需要一套整體規劃,需求主導項目可配合局方自行開展的重建計劃,擴大重建規模成為一個「小區」,在小區下可從4個方向規劃,包括善用空間作高密度發展、低碳、容易步行及引入高科技設施成為「聰明城市」。他續說,若小區下的舊樓透過復修而改善環境則毋須重建,可考慮以「轉移地積比」方式,將舊樓未發展的剩餘地積比,轉到同區其他的發展項目,但需視乎地契條款及規劃意向是否可行,並且要設立一個公平及公開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