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舖價半年跌一成 二三線舖爆蝕讓潮
香港舖位租金急挫,連帶舖價亦受拖累,差餉物業估價署(下稱差估署)公布的資料顯示,截至3月底止,商舖售價指數報513.5,半年累跌逾一成;市場近月亦見有舖位蝕讓成交,業內人士認為,市場漸現二、三線街舖及劏場舖蝕讓,但相信重災區仍集中於租賃市場,預期全年租金下跌15%。
差估署舖位售價指數反映近逾12年舖市走勢(見圖);政府於2003年7月推出中國自由行,當時售價指數為79.4,至2009年4月深圳推行「一簽多行」,售價指數已升至171.8,較推出自由行初期,升幅逾1倍。
然而,2015年4月起中國政府收緊「一簽多行」政策,改為「一周一行」,舖位售價指數先升後回,今年3月售價指數為513.5,數字由2015年9月錄得573.6高位連跌6個月後,累積跌幅約10.5%;不過,數字仍遠比2003年高逾5倍。
零售市道前景欠明朗,部分業主寧以蝕讓價沽貨;其中,旺角廣華街翠園大樓2期地下7號舖,面積約850方呎,早前以3,346.8萬港元、呎價3.9萬港元沽出,較原業主2012年購入價約4,000萬港元,蝕約653.2萬港元,幅度達16.3%;上址曾為添好運點心專門店的首間分店。
此外,銅鑼灣霎東街樓上舖Oliv中層全層,面積1,809方呎,以呎價2.26萬港元成交,成交價4,089萬港元,較2013年購入價6,964.5萬港元,帳面蝕約2,875萬港元,或41%。
尖沙嘴金巴利道27至31號永利大廈地下4號、23A號、23B號及閣樓23號舖位,早前以1.9億港元放售,較業主2012年4月購入價1.88億港元高,即使最終能以放盤價售出,但購入時單是印花稅已需799萬港元,再加上買賣代理佣金及律師費,料蝕近千萬港元,成為近年區內罕見。
萊坊高級董事林浩文表示,近期市場漸見有舖位蝕讓,但願意蝕沽的主力是近數年購入二、三線街舖,及拆場舖業主,反之一線街舖多由實力投資者及業主持有;他表示,未來租金指數跌幅將會擴大,並超越售價指數。
3月份差估署舖位租金指數報178.5,連跌4個月,並重回2015年初水平;今年首季商舖租金指數則為179.2,較去年7至9月高峰期184.9,半年下跌3%。
零售市道轉差,街舖和商場舖租賃均慘淡,其中,旺角中心繼早前連環推出平盤短租吸客後,近期亦計劃將多個劏舖改裝成5個大舖,以經營小食店及飲品店,部分舖位早前完成改裝,終成功租出。
位於亞皆老街的新之城,市場消息指目前有大約20個盤放租,面積80至260方呎,叫租2萬至3.5萬港元,呎租由250至330港元,部分舖位早已交吉,目前待租;其中,商場地下雙號舖,面積約800方呎,早前叫租14萬港元,現時最新叫租12萬港元,調低意向約14%。
林浩文認為,租金指數並未反映市場狀况,由於早年不少業主把舖位整合成大舖,故此,未來巨舖重新招租或拆細出租,租金仍有機會下調,故相信今年舖租仍有下跌空間,預料全年舖租將錄得15%跌幅。明報記者 劉詠怡
每日股市基金行情請點擊這裡獲得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