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議題 答題指引
【明報專訊】˙新聞議題﹕核能使用爭議
˙學習單元﹕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公共衛生、能源科技與環境
˙顧問教師﹕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副主席 程斃v
◆學習知識
知識
1. 掌握能源、科技時代與全球化三者的關係
2. 了解核能的特質、優點與缺點,明白核能的吸引處和風險
3. 認識國際社會對核能的不同態度和取向,以及背後想法
技能
1. 訓練閱讀圖表及數據的能力及分析它們之間關係的技巧
2. 歸納趨勢﹕研習一地對能源的取態時可歸納數據成為「趨勢」
3. 評量準則的比較﹕關於使用與否或使用哪種類型的能源常有爭議,當中涉及優缺點、利弊的比較,故同學在議題中必會鍛煉到評量準則的選取,以及比較的基準平台
態度及價值觀
1. 以多角度理解能源的議題及思考解決的出路。除一般比較不同能源的利弊外,更可從其消耗量考慮,從需求量減低能源使用對人類造成的風險或負擔,更可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作為減低傷害的路向
2. 價值觀應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為目標,重視生命的價值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A,分析全球電力來源的發展趨勢。
提問關鍵字為「趨勢」,而資料是簡單的文字,相對已免去圖表運算的複雜性。建議同學將數字歸納,成為(至少)兩項內容的趨勢。以資料A為例,同學不難找到化石燃料(歸納了煤、石油和天然氣)的跌幅、潔淨能源(核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普遍被廣泛使用,但緊記同時要指出水電的跌幅。在交代趨勢時,同學要表現出數據理解能力,故除了指出數據外,更要有簡單的運算或描述(至少能呈現幾項類別的升跌分別)。最後,由於提問字為發展趨勢,而碳排放與能源息息相關,故亦應交代。
2.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指出和解釋核電較可再生能源優勝之處。
由於此為資料回應題,建議同學先整合資料,部分可從相關資訊加入個人所知,而非突兀地以個人所知回應題目;若同學誤解資訊的聯繫,答題風險頗高。此題暗示同學要比較「核電」及「可再生能源」,不過宜留意提問是「核電較優勝」,要有比較意識,切忌背誦核能的優點。
資料B及C提供不少資訊回應﹕資料B提及能源安全,包括能源供應量(需求滿足)、能源供應的穩定性、運輸過程的安全性、成本效益,從而到碳排放(與產電量比例計算更佳)等。以上已有數項評量準則,加上資料C提及的成本價格(可混合在資料B的成本效益論點說明),同學必有足夠的論點數量,接下來再逐一說明核能在這些方面如何較可再生能源優勝便可。同學又或可在每項比較項目中,找出一至兩種可再生能源實例作比較,或就「整體」比較。無論如何,提問字為「可再生能源」,切忌只與太陽能或風能等單一能源比較,而忽略其他可再生能源。
◆延伸回應題
3.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中國積極發展核電可提升綜合國力」一說。
同學若了解「延伸回應題」的特性,應明白資料只是引子,不能單靠資料充分回應題目,必須自行補充一些內容。提問主體為「中國」、「積極發展核電」、「提升綜合國力」,同學若了解與資料之間的關係,便更能聚焦討論。
回答題目時,同學需要解釋說法,而非只表示同意或不同意。而由於題目只需解釋一項正面論述(「中國積極發展核電可提升綜合國力」),故此題不用以正反論點呈現多角度論述。資料中已呈現有關核能的優點,同學需要將核電的優點串連到「綜合國力」上面,例如經濟發展、環境保育(如空氣質素)、軍事及科技發展等的範疇上討論,而且,要指出「積極發展」的可能成果。論述時配以一些中國現G,將更能具體指出所言,例如指出中國將發展的「互聯網+」,在電子商貿、結連的過程中,能源的需要和代價(成本低、污染少等),如何對中國的綜合國力造成正面影響。
◆學習及答題指引,可於明報通識網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60505BZ.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