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輸港魚翅量銳減,但鯊魚遭濫捕情G未見改善,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調查發現,近年經海路輸港的魚翅佔整體比例有上升趨勢,該組織追查下,更發現全球20大船公司中,只有4間不設禁運魚翅政策,當中兩間是中資公司。環團指出,不法商人可輕易把合法及非法魚翅混在一起付運,若不實施全面禁運,變相助長非法運輸魚翅。但出席該場合的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稱,立法禁運魚翅有困難。 香港每年入口魚翅量佔全球約五成,當中約四成轉口到內地及越南等地。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昨發表報告,發現過去6年經海運輸港魚翅的比例,由2010年的82.1%增至2015年的91.9%,有上升趨勢,同期空運魚翅佔整體比例減少,由17.1%下降至8%。整體而言,本港入口魚翅量於2013年錄得顯著跌幅,之後兩年均略為反彈,2015年錄得5710公噸。 20大船公司 4沒禁運魚翅政策 為了解船公司在魚翅供應鏈的角色,基金會於2014年中至去年12月,向全球20大船公司做意見調查,結果發現當中16間已制訂禁運魚翅政策,餘下4間未有制訂相關政策,包括中資公司中遠集運及中海集團。本報昨透過電郵向兩間公司查詢,至截稿前未獲回覆;兩間公司亦未有回應基金會「禁運魚翅」的訴求。 基金會氣候及生態足印項目高級主管張志華引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研究表示,全球有181種鯊魚受絕種威脅,佔整體鯊魚品種約四分一,當中只有8種被納入國際貿易公約保護,認為若不全面實施海上禁運,有可能令受威脅的鯊魚數量進一步下降。 陸恭蕙:立法禁運魚翅有困難 被問到本港是否可立法禁止輸入或轉口魚翅,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稱有困難,若要實施禁運,需時逐一為個別品種研究,而國際公約亦未有禁止魚翅貿易,香港難率先推行。她認為最有效方法是透過宣傳教育,鼓勵市民拒絕食翅,而近年入口魚翅量下跌,反映港人消耗魚翅量呈下降趨勢,顯示環團工作有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