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憑試組合科學生物卷 教師質疑出課程外題目
【明報專訊】文憑試考生可獨立修讀生物、化學及物理,各視為一個選修科,亦可選修組合科學,將生、化、物其中兩科拼湊成一個選修科,每個範疇的內容會較少。本報接獲教師投訴,質疑上月20日開考的中學文憑試組合科學(生物)卷,有兩道高中課程及評估指引以外(out of syllabus)的題目,其考核內容是生物科範圍,並非組合科學(生物)的範圍。該教師及部分學生已向考試及評核局報告,局方則稱涉事題目屬「不熟悉情景」題,考生只需根據課程內容提出合理解釋或推論即可,會根據題目難易度及考生答題表現調整分數。
教師:需靠聯想作答 學生不公
組合科學(生物)科卷乙第5題的a及b分題,分別要求考生判別白血細胞的種類,以及解釋炎性反應引致「紅、腫、痛」症狀出現的原因。該兩題佔4分,甲乙卷以80分為滿分,為整科的40%;生物科考試亦出現同樣題目。中學生物科科主任譚老師向本報表示,生物科其中一個主題中「身體防禦機制」有涉獵「炎性反應」,並有闡述紅、腫、痛症狀;組合科學(生物)則沒有。
考評局:屬「不熟悉情景」題
考評局回覆本報稱,評核學生較高思維能力時會採用考生不熟悉的情景擬題,「炎性反應」對組合科學(生物)考生而言屬不熟悉情景,考生可運用課程內有關「血液的成分與功能」、「組織液的形成」,以及「刺激、感受器和反應」等內容,解釋題目內的紅、腫、痛楚等症狀,答案要求將有別於生物科考生。
譚稱「組織液的形成」主要講述血液及淋巴的循環,當中提及組織液積聚在傷口位置,導致腫;而「刺激、感受器反應」主要講述光及聲音的刺激,提及皮膚表面有痛楚感受器,受到刺激便產生痛楚,但組合科學(生物)課程沒將上述內容與「炎性反應」連上關係,學生也沒學過「炎性反應」概念,要從其他課程內容加以聯想才懂得答該題目。他認為,對比生物卷考生可直接參照課程內的知識答題,對組合科學(生物)考生不公平。他又指出,兩份試卷既出現同樣的題目,答題標準理應一樣,對兩卷考生的要求不應有分別。
本報向另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生物科教師查詢,他認為生物科茩垣睅琤J細觀察、利用已有的知識為基礎作出提問,是科學探究的基本,以考生對傳染病、血液及細胞吞噬的認識,加上考評局評估將就此作調整,「未至於out syll(指引以外題目)」。
要求解釋與「指引以外」分別
譚則稱,若該題不算「指引以外」,日後教學「不知要教到什麼程度」,亦令考生擔心須在緊迫時間內要鉦葖引以外的內容,添加壓力,他要求局方解釋何謂「不熟悉情景」及「指引以外」題目。
據考評局的「等級描述」,若考生能應用相關的知識和理解來分析及解決各種不熟悉情境的題,並展示專業技能,便可奪等級描述中的第5級,(即最高級等級,當中又分為5、5*和5**;最低等級為1級)。考評局補充,教師只需教授有關學科的課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