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比特幣發明者中本聰的真實身分撲朔迷離,澳洲企業家賴特(Craig Wright)昨日公開承認自己便是中本聰,並向傳媒提供技術證明,聲稱化名源自一名18世紀日本學者。他表示,公開身分並非為名為利,只希望不再受打擾。一些比特幣的開發者相信賴特的說法,但亦有專家及傳媒表示懷疑。
賴特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經濟學人》及與男性雜誌GQ訪問, 承認自己便是中本聰。
他對BBC說﹕「有人會相信,也有人不會相信,但我不在乎。我不要錢,也不要名,我也不要受愛戴,我只希望不被打擾。」
去年正被傳 澳稅局搜住所
比特幣(Bitcoin)的構想最早見於2008年一篇署名「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論文,該篇論文勾勒了點對點電子貨幣構想,比特幣軟件翌年面世。不少傳媒展開長時間追查中本聰是誰,但苦無結果。
2014年2月,《新聞周刊》聲稱已找到中本聰,認為美國日裔Dorian Satoshi Nakamoto便是中本聰,但為其本人否認,中本聰亦在網上發文否認。去年12月,科技網站Wired 及Gizmodo指賴特便是中本聰,他們收到賴特被盜的文件及電郵,當中包括他2014年否認《新聞周刊》報道的聲明草稿,顯示他跟比特幣有關。
該報道引起不少人追訪賴特,澳洲當局更搜查其住所。
賴特稱,太多關於他的報道純屬虛構,因此他希望公開身分,「我不希望我在乎的人受傷害,我也不希望他們會受事件影響」。
用中本聰密鑰證身分
他接受訪問時,示範用中本聰早年使用的密鑰來簽名以證明身分。他表示,該密鑰是早年比特幣區塊所用。他說﹕「這些是2009年1月用來傳送給芬尼(Hal Finney)10個比特幣的區塊,那是首宗比特幣交易。」他形容,知名加密專家芬尼是其中一名協助他將比特幣構想實現的工程師,他自己是比特幣系統的主要參與者,但有其他人幫忙。
《經濟學人》認為,賴特可能便是中本聰,但仍然有很多疑團未解(見另稿)。該刊補充,可能永遠無法確實無誤地證實誰是比特幣的發明者。
比特幣社群及其核心工程師相信賴特便是中本聰。賴特公開身分後,比特幣基金會首席科學家安德烈森(Gavin Andresen)便在網誌稱﹕「我相信賴特便是比特幣的發明者。」 比特幣基金會的創辦人之一兼董事馬托尼(Jon Matonis)亦相信賴特就是中本聰。不過,不少參與比特幣的工程師在社交網站敦促賴特提供更多證明。
比特幣社群半信半疑
賴特昨日在網誌發帖文,詳細解釋比特幣的加密技術,當中包括一段編碼。他在帖文開頭感謝比特幣開發社群憑着熱情、才智及毅力,完善他的「小貢獻」。
他說:「你們給世界送了一份厚禮。謝謝。」他未在帖文中明確承認自己便是中本聰,只說﹕「中本聰已死。但這只是開始。」(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