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的醫療體制分為公營及私營,為超過700萬市民服務,雖偶有醫療事故,但醫療技術已達世界一級的水平。下文將簡述香港醫療體制概G及所面對的問題。 ˙醫療相關數字(截至2015年12月底)(表) ˙香港醫療衛生總開支相對本地GDP百分比(表) ◆近期醫療相關新聞 ˙ 器官捐贈 2015年,有一名19歲少女急需作肺部器官移植手術(organ transplant surgery),即使她在肺移植的輪候名單上排第一,可是最終因等不到而離世。另外,一名接受肝臟移植手術的病人,手術期間有醫生發現捐贈者患癌,手術被迫叫停,可幸最終找到合適的器官移植。此兩個個案令社會再次討論香港的器官捐贈(organ donation)觀念和制度問題。香港面對人口老化,需要作器官移植手術的機率或會大增,現時自願捐贈(opt-in)機制下捐贈人數有限。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曾提議香港考慮仿效外國,引入自動捐贈器官的機制(opt-out),如市民沒有表明反對,即代表死後願意捐贈器官。 ˙ 流感期公院急症室迫爆 2016年初的流感(influenza)高峰期,公立醫院急症室有大量市民輪候,曾錄得每天近7000人到急症室求診紀錄,有市民要苦候10小時才能看病,若要留院更需要等3天才有H位。醫護人員人手不足,亦令工作壓力大增。 ˙ 醫護人員爭取加薪靜坐 2015年10月,公共醫療醫生協會發起靜坐,抗議醫院管理局(Hospital Authority)未有跟隨公務員機制,為前線醫生加薪3%。有參與抗議的醫生認為,事件打擊公營醫療機構醫生的士氣,又指出以往減薪時跟隨公務員機制,現時加薪卻不跟隨,於理不合。有年資較長的醫生表示,來靜坐是爭取公平待遇,並非純粹為薪金,而且亦擔心現有待遇不能吸引年輕的醫生人才留在公營機構服務。及後醫管局答應加薪,但前線醫生工時長、職務繁重、壓力大的問題,仍未得到改善。 ˙ 疫苗注射憂中港爭奪資源 繼內地人來港搶購奶粉令藥房出現「奶粉荒」、雙非孕婦來港產子與本地孕婦爭H位後,香港或會出現「疫苗(vaccine)荒」。2016年春,內地爆出「黑心疫苗」,有小孩接種疫苗後身體不適,同時內地社交網站推出「帶孩子去香港打疫苗全攻略」,令香港市民擔憂疫苗是否足夠供應本地需要。為確保本地兒童能獲優先接種疫苗,政府於2016年4月1日起,為非本地兒童接種疫苗實施配額每月120個,再按需要調整。 文﹕楊淑敏老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