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署被揭「去國立」早有先例
【明報專訊】「去國立」風波不停,去年11月在港公演的音樂劇《布拉格.1968》,執行舞台監督鄭暹珠於國立臺南大學畢業,她在facebook貼出場刊的照片,內有其個人介紹,校名變成台灣台南大學。她留言稱:「肯定不會也不可能寫錯我諗(念)了四年的大學名字。」該劇講述二戰後的捷克,大學生以生命對抗極權。她說:「想不到在劇中發生的新聞自我審查,竟然發生在執行舞台監督身上,真是戲如人生!」
舞台監督:不可能寫錯大學名
香港話劇團網頁也被發現「去國立」。2014年公演劇目《寶島一村》由資深劇場工作者賴聲川執導及編劇,賴曾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院長,簡介中只寫台北藝術大學。香港話劇團回覆稱,不會改動參與演出者供稿,賴的簡介中本來就沒寫「國立」;上月兒童戲劇節邀請台灣戲劇教育專家張麗玉參與,場刊中亦有按其供稿列出她是國立臺南大學專任助理教授。
劇場監製:康文署對場刊「企硬」
舞台劇監製陳偉基稱,以往與康文署合作,對方未試過審查演出內容,但場刊等會留紀錄的刊物則「企得好硬」,「基本上無得傾」。除了不能用「國立」,成員簡介亦要避免商業元素,例如不可寫其經營的工作室。他說,經修改版本會交團員覆核,若團員不滿,會盡量爭取及抗爭,但前提是不影響演出。他相信今次若藝文界團結,加上台灣表達不滿,有機會改現狀。
此外,香港電影資料館網頁的台灣電影機構中英文名亦有不相符。例如電影《俠女》簡介的英文版鳴謝「Taiwan Film Institute」,中文應為國家電影中心,但網頁繁體版卻寫為「台灣電影中心」。康文署前晚回覆,是按機構提供資料列出。國家電影中心昨沒證實康文署說法,只稱國際機構或影展單位在節目手冊或網頁提及該機構時,即使名稱有誤,「只要不涉及矮化我國國格的名稱」,不會要求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