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遊:濕地循環 生生不息
【明報專訊】香港觀鳥會導賞員黃威娜(Anna姐姐)指出,后海灣是香港與深圳之間的一個海灣,又稱深圳灣,包括濕地範圍。就由她向映珺和俊賢介紹不同的濕地生境!
何謂濕地?
Anna姐姐表示,濕地泛指潮漲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地方,包括天然或人工的生境,例如魚塘、沼澤區、潮間帶等。
■知多點
《拉姆薩爾公約》(又稱《濕地公約》)於1971年由多國政府在伊朗的拉姆薩爾簽署,1975年正式生效,成為保護和善用全球濕地和其資源的基礎。截至2015年7月,共有168個締約成員。根據公約劃為「拉姆薩爾濕地」的地點有2,208個,總面積達 2.11億公頃,包括香港米埔內后海灣的濕地。
「這是個乾了的魚塘,猜猜塘底堆積的是什麼?」漁民每兩、三年便會在冬季、收取魚獲後把魚塘的水放走,利用陽光曬乾塘底及殺菌,稱為「曬塘」。塘底的泥土堆滿魚類的糞便(圖a),Anna姐姐解釋:「這些是塘泥,對植物很有營養的。」漁民會利用塘泥在魚塘邊種植香蕉、龍眼、荔枝等果樹。
漁民又故意保留塘壆的青草(圖b),作為魚兒的食物,「例如鯇魚又名草鯇,會吃草的」。視乎魚的種類及大小,漁民會另向塘魚餵飼麵包、餅乾、豆渣、人工飼料、公仔麵等。
當魚塘水位下降至1米或以下時,有利雀鳥棲息及尋找食物,「香港是飛往澳洲方向的冬季候鳥的其中一個中途站,后海灣每年有許多候鳥聚集,魚塘是牠們重要的棲息地」。雀鳥的糞便則為附近植物提供養分。
曬塘後,漁民用推土機剷塘,令魚塘回復原來的深度,之後注水,準備重新養魚,「這裏是淡水魚塘,用的是雨水」。兩至三年才可收取魚獲,其間塘魚受天氣影響,太冷或太熱可能會死亡,「溫度高時,溶於水的氧氣比例較低,所以漁民會用增氧機。大雨、颱風或會把塘魚冲走」。
導賞員周雪娟(Roxane姐姐)表示,20世紀40年代因國共內戰,部分人從內地移居香港,並於現時的南生圍飼養基圍蝦,現已不再運作,部分改建成魚塘,「基圍是傳統的蝦塘。漁民用泥土圍繞紅樹林築成基圍,紅樹林的落葉成為蝦的食物」。她解釋,基圍前有水閘,潮漲時蝦會隨水流湧入基圍,當水退時,漁民預先把網置於外圍,蝦隨水湧出時便會跌入網中。漁民曬乾基圍時,蝦塘則成為雀鳥覓食之處。
「這是全港最大片的蘆葦牀,是個隱蔽地方可供鳥類棲息、覓食,又藏了過百種昆蟲,為鳥兒提供了糧食」,Roxane姐姐說。在蘆葦牀常見的鳥類有普通翠鳥、紅耳鵯、白頭鵯等。Roxane姐姐續稱:「蘆葦牀又被稱為天然濾水廠,可吸收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淨化水源。」水源清潔更能吸引雀鳥。
■小記者採訪
映珺和俊賢充當小記者,訪問Anna姐姐。
俊賢:南生圍名稱的由來?
答:南生圍位於大生圍南邊,「圍」則指基圍,主要用作飼養基圍蝦。
俊賢:為何南生圍有很多雀鳥,在鬧市則沒有?
答:這與生境有關,南生圍有濕地,雀鳥可在此覓食,故有很多雀鳥到來。
映珺:南生圍常有哪幾種雀鳥出現?
答:常見的有黑臉琵鷺、小白鷺、大白鷺等。
■想一想
1. 如果濕地的生物種類減少,會有什麼影響?
2. 你認為應該在南生圍發展住宅等項目嗎?為什麼?
■相關新聞
由恒基地產和澳門前賭王傅老榕家族合作的南生圍發展項目,一再向城規會闖關申請發展,惟未得到規劃署支持,再遭否決。項目顧問溫文儀表示會針對反對原因,再調整項目內容,不排除捲土重來。該項目佔地178.7公頃,其中11.6公頃作住宅發展,提供2391個單位。
長春社助理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指出,該項目選址位於生態價值最高的蘆葦牀,發展商的補償方案包括於北面漁塘種植蘆葦,以及提升附近甩洲生態價值,均難以做到濕地在面積及功能上無淨損失要求,故認為城規會不應開綠燈。
——摘自〈南生圍發展再闖關失敗〉,《明報》,2016.01.23
■關鍵詞
濕地 wetland
魚塘 fishpond
候鳥 migratory bird
生態系統 ecosystem
文:曾嘉敏
圖:曾嘉敏、受訪機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