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園勞作砌電視考起家長
【明報專訊】有名幼稚園被指要求K3(高班)學生的農曆年假期完成多份功課,包括親子一同用紙盒製作「電視機」,有家長不滿工序繁複,「要用粟米片盒做電視機,入面有兩個滾筒,上面放張紙,畫有象形文字演變過程,我讓丈夫一個人做,都做了2小時」。學者指親子功課宜與生活息息相關,家長應盡量減少參與,若要求作品達到指定標準,會限制孩子創意,製作過程不愉快亦會扼殺興趣。
校長稱為鞏固學習 認困難
根據九龍城民生書院幼稚園家長張太提供的製作「電視機」勞作指引,材料包括紙盒、紙筒、紙條、橡筋等,要跟循提供的步驟製作,完成後小孩轉動滾筒,可看見甲骨文演變成「魚」字的過程。校長張展鈴稱,因為教完文字演變,希望學生可透過操作「電視機」,以較好玩和有特色的方法鞏固學習,她承認勞作製作困難,「所以要親子一起做」。
教院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林俊彬說,成人也要兩小時才完成的勞作,是過於繁複,提醒功課應具功能性,即在生活中有用途,如製作筆筒、寫卡送給人、用利市封製作裝飾等,又或者問媽媽心情如何,再用圖畫或文字等表達,讓小孩藉以了解情緒,亦能為親子製造話題;親子一起上網找尋昆蟲資料,也是好的親子活動。
籲家長少幫助 讓孩子表達
林說,「電視機」製作指引對材料、步驟的要求都很仔細,限制小孩創意。師長應尊重孩子意念,他舉例,若孩子以黑色製作新年物品,可問他原因,對方可能說「點蠟燭後就不再是黑色」,又或從沒考慮用色問題,這時家長可再跟他商量用色,但最終都應由孩子決定,「若用大人一套框住小孩,這麼快便say no,孩子就不願表達意見」。
林又說,無論是功課還是勞作,家長都應給予最少幫助,「就算孩子貼東西貼得不好,只要盡力便可,不必要求重新貼或由家長代勞」,家長也可示範貼一次。他認為教師不必為勞作評分,並向孩子了解創作理念,讓他們表達。
小學:精美勞作博面試加分「太天真」
不少家長認為催谷幼園生有利銜接小學。直資英華小學校長林浣心說,沒聽聞有家長或幼園生以精美勞作爭取面試加分,「若覺得這樣可令教師留下好印象,是很天真」。她指親子勞作目的是引發話題,讓父母啟發孩子,「不是由家長做,這是剝削孩子學習機會,但現在家長把勞作做得精美,老師便讚,結果家長們鬥做得精美」。她說,童年應該玩樂,若家長明知幼園要求做精美勞作都仍報讀,那便是認同學校,事後埋怨就是「自打嘴巴」。
被指功課多 校方﹕旨在善用假期
林校長補充,該校會透過3次面試甄選學生,從談話及孩子言行了解他們是否有禮貌、有童真及健康快樂,「是常接近大自然,跑跑跳跳,不是上十幾個什麼班」,校方亦希望家長疼愛孩子,多陪伴。
民生家長張太亦質疑農曆年有大量功課,其幼子感疲累,更問為何要「罰」他做功課。校方解釋,當中部分為恆常家課,安排每天一份、周末3份,長假期則有兩份作業,此為鼓勵幼兒善用假期,平衡休息與學習。
林俊彬稱,小一生每天課後只宜花1小時做功課,幼稚園生要再減量,放假時可不必加功課,「遊戲、與人相處、去超市購物,都可以是學習……若小朋友覺得痛苦,罰他做功課,就算考全班第一,都會記得做功課是懲罰,以後都不想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