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日韓政府就「慰安婦」問題達成初步協議,但有關爭議恐怕不會就此告一段落。韓國關注「慰安婦」組織「挺身隊問題對策協議會」(挺對協)表明不接受協議,狠批朴槿惠政府作出「屈辱外交」。 挺對協昨日發聲明稱,雖然日本政府承認對「慰安婦」問題負有責任,但未提及日本政府和軍隊戰時犯下的有組織犯罪內容,韓國政府同意確認「慰安婦」問題得到最終解決,避免在國際社會上互相譴責,更承諾設法解決日本駐韓使館前「慰安婦」少女像爭議,是因小失大的「屈辱外交」。88歲的「慰安婦」李溶洙強調,她們要求日本政府承擔法律責任並依法賠償,而非僅作出「補償」。 促承擔法律責任非「補償」 挺對協是韓國最有影響力的「慰安婦」關注組織,韓國1990年代之所以拒絕接受日本透過「亞洲婦女和平基金」向「慰安婦」賠償,該組織施壓是一大因素。挺對協1992年起逢周三便在首爾日本使館外示威,2011年12月為紀念第1000次集會,在使館對面街道豎立了象徵「慰安婦」的少女像。日本政府認為此舉有辱其尊嚴,多次向韓方抗議不果。韓國民間組織最近還在韓國其他地方設銅像,有關爭議更延至美國。加州格倫代爾早於2013年設像,三藩市上月亦通過設立「慰安婦」銅像。 日翻案聲增 民間爭議難告終 就算政府達成協議,日韓民間的歷史爭議並不會告終。自《朝日新聞》2014年撤去有關「慰安婦」部分報道後,日本保守派翻案聲音漸增。與此同時,韓國加強了在小學與中學有關「慰安婦」的教育。 學者對日本戰時強徵了多少「慰安婦」未有共識,韓國組織稱韓國受害者可能多達20萬,238名登記「慰安婦」受害者中,只有46人仍然在世,平均年齡為89歲。(綜合報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