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戰「浪漫化」引誘歐洲中產青年
巴黎恐襲主腦阿巴奧德和ISIS劊子手「聖戰約翰」等不少恐怖分子,都出身自歐洲中產家庭,多個調查指出,這些富裕年輕人受聖戰組織網上洗腦、被錯誤描繪聖戰「浪漫化」吸引,以及受上一代激進穆斯林氛圍影響,一步步走向極端化。
《新西蘭先驅報》去年引述一個智庫調查指出,法國許多聖戰分子來自非伊斯蘭家庭,超過八成擁有相對富裕的背景,逾九成透過看網上影片被招攬。專研伊斯蘭教的法國歷史學家菲利于(Jean-Pierre Filiu)指出,ISIS像其他教派一樣,可隨時在網上查找,「這是facebook一代的產物」。調查亦指出,聖戰組織多在網上「洗腦」,透過模仿電玩方式吸引心靈脆弱的法國年輕人,告知他們獲揀選打一場「正義之戰」。
曾出版有關伊斯蘭武裝分子著作的韋弗(Mary Anne Weaver),今年4月在 《紐約時報雜誌》撰文指出,倫敦國王學院激進主義研究中心(ICSR)調查發現,歐洲多國許多聖戰士來自中產家庭,不少是大學畢業生,且不乏女性。「聖戰約翰」埃姆瓦齊便擁有電腦學位。這些年輕人受到被錯誤美化的聖戰「浪漫觀念」吸引。
ICSR研究員馬厄(Shiraz Maher)表示,英國聖戰士趨激進未必因貧窮或社會排斥,部分人以為打聖戰殉難可直接上天堂,也有人認為參與聖戰「有型有款」。 馬厄又指出,英國在1980年代及1990年代接收了一些來自中東的激進伊斯蘭教士,他們經常在清真寺辯論「何為哈里發?它的角色是什麼?」等,今日不少赴敘利亞的年輕人在這種氛圍下成長,ISIS招攬成員時便注入類似信息﹕在(敘利亞)拉卡當穆斯林好過在倫敦住在一名基督徒附近。
歐美近年多次恐襲均有兄弟一同參與,例如阿卜杜勒-薩拉姆兄弟參與上周巴黎恐襲,涉嫌主謀阿巴奧德曾招攬13歲親弟,襲擊《查理周刊》的是庫瓦奇兄弟、美國波士頓馬拉松恐襲亦由札涅夫兄弟發動。研究武裝分子網絡的比利時專家科爾賽特(Rik Coolsaet)指出,恐怖分子招攬基本上都是從同輩入手,借助親友網絡多於宗教等因素,「參與暴力活動的心理和社會障礙肯定較其他較不邪惡活動高,但吸引人加入他們的機制是相同的」。(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