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產業追蹤 一群深圳年輕遙控機愛好者,堅信無人機可像電腦和手機一樣,成為人類另一隨身設備,兩年前開始轉行,從跨境電商投入生產無人機。他們認為手機「代替了人的耳朵和嘴巴」,實現遠程的通訊,可以和遠在千里的人通話,而無人機就相當於人的「眼睛」,可以看到千里外。明報記者 李泉 深圳報道
今年36歲的曾華均,是深圳飛豹航天航空科技公司其中一名老闆兼產品總監,他另外兩個拍檔也都是同齡人。畢業於深圳大學的曾華均,兩年前一直以做跨境電子商務為主,「就是賣產品,以手機和電子產品、航模(遙控飛機)等為主。後來發現太雜了,於是就選了自己喜歡的來做,轉型研製無人機」。
「只要是愛好者 就會花錢升級」
飛豹公司目前有60多人,平均年齡只有27歲。
曾華均說,自己玩過兩年的遙控飛機,「知道航模這個東西,只要是愛好者,沉迷了進去以後,就會花很多錢去升級自己的飛機、技能、遙控技術等」,這一行業主要是年輕人創業,比如大疆創辦人汪滔現年35歲,其他同行也都是只有30來歲。
「首先是要喜歡玩,對它要有熱情。」曾華均說,早期很少人玩遙控飛機,「玩歸玩,但是要做成一個創業的項目,又涉及很多東西。因為最大的兩個門檻,一是能否量產,因為做DIY是可以做,但要做到量產就要考慮很多東西;二是能否賣出去。這兩個因素阻擋了很多人」。
門檻高 航拍要求穩定
曾華均解釋,遙控飛機發展成無人機,其實就是中間多了許多個傳感器,讓飛機控制起來更加智能,「以前為何諾基亞手機不叫智能手機,後來蘋果iPhone又都叫智能手機,這是堶惘h了許多的傳感器和操作系統」。曾華均說,進入無人機行業的門檻很高,特別是做整機,涉及很多信號收發,先要屏蔽其他信號的干擾,「畢竟是飛在空中,要足夠安全才行,遇到信號丟失或是信號不好時還要能安全茬陛v。因此飛控系統是最重要的,另一個就是穩定性,做航拍不穩定則拍攝出來的效果一定不好,甚至不能用。
對於無人機的應用前景,他提到美國冰球聯盟,「把一個攝像鏡頭安放在運動員頭盔上做直播,就可以透過這個視角去體會如運動員般身臨其境的感受,怎樣射門,這樣的動作是非常震撼」。有人預測,無人機是繼電腦、手機之後另一次的革命,「電腦互聯網顛覆了多少行業,像手機移動互聯網又顛覆了多少行業?」未來的無人機也可以有另外一種發展的途徑,開始時應用可能很窄,但是未來肯定會大眾化。他指無人機除了軍事和消費用途,也可以應用於農業、工業、高危行業等。而未來會有無人機的機站,甚至帶出無人機的互聯網,就如電腦般會走進千家萬戶。
談到當時有勇氣讓公司轉型,曾華均說創業困難是肯定的,甚至可以用九死一生來形容。從做電商到做硬件研發,「這就相當於隔了另外一座山,隔行如隔山,我們就是做互聯網的人,轉了去做硬件,因為不熟悉產生的畏懼非常強烈,要不斷地去學習硬件」。
有如手機代替口耳
信未來人手一架
他說當時就是認定「未來每個人都會有一台無人機」,「就跟現在每個人都會有一台手機一樣,我對此信念非常堅定」。曾華均說,為何現在每人會有一台手機,是因為手機代替了人的兩個器官,耳朵和嘴巴,有了手機可以和遠在千里的人通話,可以實現遠程的通訊,而無人機就相當於人的眼睛了,「我認為是一個比耳朵和嘴更重要的器官。可以說是千里眼,可以看到千里外的地方,這樣的話前景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