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能力﹕救助動物

[2015.10.02] 發表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資料1﹕電郵

泰恭同學:

前日放學後,在離開校園的路上,有一隻受傷小鳥,不少同學視而不見,更有部分同學行為不當,過程被途人拍下並上載至互聯網,引來反響。故請你以學生會會長的身分在下周五的早會上演講,內容須指出同學兩項不當行為,並論證現代人情冷漠的兩個原因。

學生會顧問老師鄒紋煌啟

2015年10月9日

──情境虛構

■資料2﹕香城中學學生對待受傷小鳥片段

甲學生:好像聽到雀鳥的鳴叫聲,聽來挺淒厲。

乙學生:不用找了,我看到有隻雀鳥在花圃旁的地上。

甲學生:呀,我也看到。看牠拍動翅膀,想飛卻飛不起來的樣子,真好笑。

乙學生:別笑了,看牠的樣子挺可憐的,是不是受傷了?我最怕動物,不如你上前看看。

甲學生:我才不去,怎知牠有沒有禽流感?算吧,我們來一張遠距離的自拍照好了,這是難得的畫面,一定搏得不少「讚」!

乙學生:好吧,1、2、3,笑!上載到臉書沒有?好了,現在你快上前查看 吧。

甲學生:其他學生都眼不見為淨,反正牠已經奄奄一息,別理牠吧,我們去吃下午茶,總有人會處理的。

乙學生:但放學至今已經兩小時了,也不知牠躺在這裏多久了,而且大家都匆匆忙忙的。不如你用樹枝撥開牠的羽翼,看看牠可有反應?

甲學生:唉!好吧,你真麻煩。咦!牠左邊羽翼有道血痕,看來受傷了。

(丙學生剛好經過,立即蹲下抱起小鳥)

丙學生:哎唷,小鳥真可憐,讓我抱牠回家,好好療傷。

乙學生:等一等,你養過雀鳥嗎?而且你家好像養貓,會不會傷害小鳥?

丙學生:我想不會吧。

乙學生:你別輕舉妄動,不如回校求救吧。

──情境虛構

■資料3﹕香城農場網頁

拯救小鳥的正確方法

怎樣辨識幼鳥和雛鳥?

雛鳥身上沒有羽毛,或只有稀少的絨毛;幼鳥比雛鳥稍大一點,已長羽毛,並能短距離飛行,有時會在地上跳躍。幼鳥和雛鳥仍要鳥爸媽照顧。(圖)

怎樣幫助有需要的小鳥?

若是雛鳥,你可嘗試找出鳥巢所在,輕輕把牠放回去,在附近的鳥爸媽應會回去照顧;若找不到鳥巢,可把雛鳥放在有遮擋、安全的地方,如棲枝上,鳥爸媽會憑小鳥的叫聲找到牠。

雀鳥真的需要幫助嗎?

先要細心留意小鳥及四周環境,才判斷小鳥是否需要救助。很多時候,鳥爸媽都在附近,只因害怕人類而躲在一旁,最少要半小時後才回來。若鳥爸媽正照看小鳥,你卻「拯救」牠,會好心做壞事。(圖)

若小鳥受傷,怎麼辦?

若小鳥受傷流血、有明顯傷痕或長時間不見鳥爸媽回來,可聯絡香城漁農自然護理署或香城愛護動物協會。不要嘗試自行照顧小鳥,因為不當的照顧方法,會令牠們承受不必要的痛苦,或令牠們喪失野外求生本能。

資料來源: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情境虛構

■資料4﹕網上討論區

(見圖)

李世旻-普通會員﹕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見到有需要救助的生命,居然冷眼旁觀,還是人嗎? 2015年10月9日

趙康刃-中級會員﹕若小鳥失救致死,都是那些學生害的。 2015年10月9日

宋棣炳-高級會員﹕害怕感染傳染病,是人之常情! 2015年10月10日

諸允汶-普通會員﹕害怕不是理由,可以向老師求助的。 2015年10月10日

朱圓彰-高級會員﹕沒想清楚就要抱小鳥回家,難道想要牠變成貓的「點心」? 2015年10月11日

■資料5﹕香城中學學生會會議對話節錄

泰恭:相信大家都知道今日會議的目的,就是要指出在救鳥風波中,同學的兩項不當行為,並藉此機會學習正確的救助方法。

杜虎:想不到我們當選學生會幹事的首個任務,就是回應救鳥風波。

王菖羚:不知是誰閒來沒事,拍下這段影片並上載互聯網,引來滿城風雨。

李帛:別抱怨了,若我校同學沒有犯錯,又怎會招來批評?

孟皓賢:我細心看過短片,當時是放學時段,不少同學都經過受傷的小鳥身邊,卻視而不見、不加援手。

王菖羚:我外公常常告誡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即使只是一隻小昆蟲、小動物,那也是生命,要好好愛惜。

杜虎:想不到還有同學取笑受傷的小鳥,而且還要先拍照留念,真是難以想像,他們沒有同情心的嗎?

泰恭:別激動,我們繼續討論同學的第二項不當行為。皓賢,你想說什麼?

孟皓賢:我覺得同學沒有想清楚,就抱起受傷的小鳥,可能令牠傷勢加劇。

王菖羚:同學還打算帶小鳥回家治療,他家中既養了貓,貓可能捕捉小鳥,他又沒有飼養小鳥的經驗,真是「好心做壞事」。

李帛 :同學的行為,或許出於無知。

孟皓賢:其實救助雀鳥前,最重要是先觀察,觀察雀鳥是否需要幫助的雛鳥、幼鳥或受傷的鳥兒?還有觀察附近可有雛鳥、幼鳥的父母照看?還有……

杜虎:好了,好了,大家都知道你愛好遠足,曾經遇過有需要援助的動物,熟悉有關資訊。

泰恭:皓賢,你可以將有關資料給我參考嗎?

孟皓賢:沒問題。

泰恭:我們先休息一會,之後就要討論現代人情冷漠的兩個原因。

──情境虛構

顧問教師:黃慧琦

作者簡介﹕現職中學教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深信文字的力量。

圖:資料圖片

文字整理:劉慧盈

更多教育
【明報專訊】時下家長讓兒童在課餘時間參加不同興趣班,有人認為能發掘潛能,有人認為是拔苗助長。談談你的看法。(2015題型) 1.出卷者... 詳情
參考答案﹕
【明報專訊】■綜合能力 1.(A) 語境意識:演講辭 (B) 項目╲格式要求╲備註╲(見表) 2.(1)指出同學兩項不當... 詳情
雲南 有個女兒國
【明報專訊】雲南是中國最多少數民族聚居的省份,在雲南省和四川省的交界處,有一個風景秀美的瀘沽湖,那裏住了一群摩梭人,他們保留了母系社會形態,... 詳情
每周一笑﹕李白「被騙」了
【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歧義產生的友誼 坊間流傳唐代詩人李白與汪倫的友誼,是由一場誤會開始。喜愛交友的汪倫希望結識大詩人李白,... 詳情
時事三分鐘:環遊中國遊樂場
【明報專訊】北京將興建環球影城!中國原來有不少主題樂園正在興建中,我們一起去玩吧﹗ 第一站﹕凱蒂貓家園 地點:浙江省安吉縣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