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大闖北極 藻中尋益

[2015.09.07] 發表
公開大學北極科研考察隊一行19人(圖中穿深藍、淺藍及黃色風褸者)今日將出發,到北極考察兩周,成員包括公大教職員、學生及港澳兩地的科研環保人員等。公大校長黃玉山、特首夫人唐青儀及極地探險家李樂詩(後排右三至五)昨均有出席出發典禮。(陳淑安攝)
公大考察隊10多年前曾在北冰洋鑑定出能產生赤潮的甲藻細胞,赤潮可致海洋生物窒息,故過往研究重點是控制有害微藻生長,今次則嘗試在北極微藻中找到有益物質。(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公開大學「極地創新科研考察隊」一行19人,今日出發到北極考察,為期兩周。這是公大考察隊第8次前往極地,今年第3次參與考察的公大科技學院環境及安全科學系助理講師黃儀強表示,微藻研究一直是考察重點,過往主要研究如何處理有害微藻及控制其生長,這次主要想化驗北極微藻中是否含有益物質,以物盡其用。

公大考察隊將前赴北冰洋及斯瓦爾巴德群島考察及採樣,隊員包括公開大學教職員、學生、畢業生及港澳兩地環保及科研人員等。黃儀強指出,以往主要住在冰上的鐵皮屋,這次主要住在機動帆船上,連續在冰海上漂浮一周,頗具挑戰。

物質可用於醫療美容

黃儀強又說,北極海洋中有不少微藻含毒素,食用可致麻痺甚至死亡,且毒素可經食物鏈累積,故考察隊過往在北極的研究主要是如何處理有害微藻及控制其生長。但他指公開大學在過去幾年中,成功發現令微藻產生有益物質及提取的方法,例如發現無害無益的雨球藻,在強光照射下會產生蝦青素,並用破壁方式提取蝦青素,現時此物質被應用於醫療及美容,每公斤價格達1萬至2萬美元。

黃表示這些發現啟發了他們在北極微藻中尋找有益成分,因北極屬極端低溫惡劣環境,能刺激藻類為了生存而產生有益物質,屆時他們會選取一些微藻樣本帶回公大培殖分析。除研究藻類外,他們還會研究北極海灘的垃圾種類和數量,幫忙清理垃圾及對當地旅遊業提出相應建議等。

研北極海灘垃圾 協助清理

帶團的公大科技學院院長何建宗在出發典禮上稱要感謝祖國,因中國於1925年參與簽署了《斯瓦爾巴條約》,條約規定挪威對斯瓦爾巴德群島有主權,但協約國公民可自由進出該地區,何稱得益於此條約,港澳的極地考察隊才能開展考察工作。

更多港聞
【明報專訊】土瓜灣和沙田昨先後發生連環爆竊案,共損失近100萬元財物。其中土瓜灣爆竊案的事主因不信任銀行,將約80萬元金器和現金全放在家中夾... 詳情
【明報專訊】劏房空間細小,卻是不少窮人棲身之所。社區組織協會過去兩年調查發現,「N無者」劏房戶收入升幅遠落後租金升幅,調查中,近七成租金升1... 詳情
【明報專訊】今年新世界維港渡海泳10月18日舉行,大會破紀錄收到3500人報名,而今屆將會增加名額至2500人,當中550人為競賽組別及19... 詳情
同伴被撞斃 眾野豬守屍
【明報專訊】有駕駛者昨凌晨2時許途經赤柱峽道近舂坎角時,發現一隻約3呎長野豬倒臥馬路血泊中,昏迷不動,懷疑牠出來覓食時遭汽車撞倒死亡,而野豬... 詳情
劉慧卿﹕與京溝通多市民贊成 周浩鼎﹕中央想分開溫和激進泛民
【明報專訊】民主黨早前與港澳辦副主任馮巍見面,被部分激進派批評,指該黨再次與北京官員「密室會面」。民主黨主席劉慧卿昨說,民主黨堅定代表香港市...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