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病的篩選檢查
在這談癌色變的年代,人人都希望能夠預防患上癌病,就算真的不幸患上癌病,也能盡早察覺而接受適當的治療,現在,有許多「篩選檢查」(Screening Tests簡稱「篩檢」),有些檢查能有效及早查出是否患上某些癌病,但有些檢查的功效存疑。醫學檢查可分為:
(一)診斷檢查(Diagnostic Tests):為有症狀的人檢查,查出導致症狀的病因;
(二)篩選檢查:為沒有症狀的人檢查,主要是在病患的初期、症狀還未出現前查出所患的病,好處是能夠盡早醫治疾病。
有多種不同的篩選檢查,例如為所有初生的嬰兒作同一樣檢查(例如聽覺測試),這是篩選檢查的一種;另一種是「伺機性篩檢」(Opportunistic Screening),是為某一原因看醫生,但既然已在醫務所,那就為他作額外的檢查,例如量度血壓等;至於「篩選普查」(Mass Screening)則是所有達到篩檢準則的人便可接受檢查,例如所有年齡介於五十及七十四歲的婦女都可接受乳癌的篩選檢查。
用作篩選檢查的測試通常都不適宜用作診斷,大多數的篩檢測試只能查出身體有異樣,然後在用其他較準確的方法來作出診斷,例如使用糞便測試來篩檢大腸癌,糞便測試查看糞便內有沒有隱性血(Occult Blood,即肉眼察覺不出的血),這可能是大腸癌的症狀之一,若測試呈陽性(即糞便內測試出有隱性血),患者必須接受大腸內窺鏡(Colonoscopy)檢查,以確診這微量的血是因為腸癌或是良性疾病(例如痔瘡、大腸炎等)引起。
篩選檢查只能在疾病的初期、當患者還未察覺症狀前查出所患的病、並施以適當的治療,但卻不能預防疾病。但若篩檢能查出並影響一些高危因素、或查出並治療一些會演變成為癌病的早期病變,這或可稱為預防性篩檢,例如做大腸內窺鏡檢查時發現有息肉(Polyp),同時把息肉割掉可免除他日演變成為腸癌,不過,有些人因此接受了不一定需要的治療,因為有些在篩檢時發現的不正常狀況並不一定會演變成為嚴重的疾病(例如癌病)、甚至會自行好轉,例如有些大腸息肉不一定會演變成為大腸癌。不過,無論篩檢的結果是正常還是不正常,若感覺到任何令人擔憂的症狀,應認真處理,盡快求診。
每一項篩選檢查都可能為接受測試的人帶來或多或少的傷害,例如,接受X光或電腦素描檢查會令身體暴露於幅射下,接受大腸內窺鏡檢查會導致出血、並在很罕見的情況下會刺穿大腸,所以,在接受篩選檢查前先要衡量接受篩檢的利弊。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世衛」WHO)已為篩選普檢作出準則,包括:
(一)篩檢只測試會帶來嚴重後果的疾病,令檢查會為市民的健康帶來明顯的好處;
(二)檢查的結果是可信的、而測試的過程並不會為接受測試的人帶來傷害;
(三)若發覺患上被篩檢的疾病、已有有效的方法醫治,並有科學數據證明在症狀出現前接受治療更有效。
世衛指出,在疾病的初期發現患病並不一定是最好的,若在患病的初期診斷出並醫治並未能改善健康或延長壽命,那麼,只會令患者不必要地擔憂更長的時間和接受未必奏效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