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獨媒「奇聞錄」獲國際獎 創辦人不敢領
報時政「奇聞」 揭荒誕現實
今年5月,以匯集中國內地時政奇聞異事為主要內容的中文獨立媒體「奇聞錄」(http://qiwen.lu)獲得2015年德國之聲Bobs新媒體大賽中文新媒體公眾獎,這是「奇聞錄」繼2013年之後第二次獲獎。該媒體的兩名來自內地的創辦人兼編輯近日接受本報專訪時要求匿名,他們說,由於奇聞錄不設審查,內容頗為敏感,早已被隔離於防火牆外;考慮到人身安全,他們自創辦至今已匿名3年。他們引用胡適的一首小詩表達心願:「在這欲去未去的夜色裏,努力造幾顆小晨星;雖沒有多大的光明,也使那早行的人高興。」明報記者
「奇聞錄」的奇聞和許多網站上的奇聞不同,不會出現「龍嬰降世」、「某明星家中發現20噸黃金」、「女子活吞八爪魚」等「奇葩新聞」;大多數新聞是中國大陸的嚴肅新聞,但如果以正常的思維邏輯來看這些新聞,往往就成了「奇聞」。
奇聞錄的主創之一張培(化名)說,你無法想像一個正常國家在毫無證據的情况下在婦女節將女權活動人士拘留37天,也無法想像一個醫院的院長可以受賄100套房產……但類似的新聞卻幾乎每一天都在中國發生。德國之聲媒體大賽的評判胡泳認為,奇聞錄是用一種有趣、幽默的方式梳理和呈現資訊,讓讀者可以從中了解當代中國的種種荒誕性,如同卡夫卡筆下噩夢般的經歷和人物。
奇聞錄只有兩名80後主創者兼編輯,其中張培來港讀書之後留港工作已有數年;而王凱(化名)一直在內地生活。奇聞錄只是他們業餘時間的私人作品。
兩80後業餘編輯 跨境合作
王凱說,3年前他還在體制內的媒體工作,很多消息遭審查,他曾因發表了「不該發布的消息」而遭到經濟處罰和停職處罰,心情相當苦悶。那時起,他就開設博客聚合中國的「奇聞膠事」,不久,好友張培也加入其中。其後兩人將博客改版成目前的「奇聞錄」,只轉載經中國大陸當局權威信息源發表的、或經查證的新聞;且從不發表政治謠言。他們信奉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成為媒體,以此「回敬」內地新聞審查。
奇聞錄一經問世,即受到讀者喜愛。張培說,最初半年,奇聞錄的日均訪問量達2萬,在Google Analytics的統計顯示,92%的讀者是男性,年齡多介乎25歲至44歲。他說:「我們在線下接觸過一些讀者,他們對中國議題非常關心,有閱讀新聞的習慣,而且受教育水平頗高。」
轉載當局報道 不發謠言
依靠Google廣告的微薄收入及網友捐助,奇聞錄剛好能負擔域名和伺服器的開支,已走過3個春秋。張培和王凱說這3年走得很孤獨,即便獲得德國之聲新媒體大賽的獎項,他們也不能驕傲地站出來享受那一刻的榮耀。在香港生活的張培還有些許空間與密友分享一二,而在內地生活的王凱則更像一個隱形人,看到朋友轉發奇聞錄得獎的消息,只能在下面無聲地點讚。
過隱形人生活 默享榮耀
張培表示,由於奇聞錄涉及不少敏感內容,而他們的家人都在內地,3年來一直保持謹慎低調。「最近許多案件中,公安機關可以用尋釁滋事、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等『口袋罪』將一個公民在看守所內監禁30多天,最後也會以取保候審的方式噁心你一段時間。」他表示,如果中國大陸真的是一個法治國家,言論自由的權利真的可以受到保護,「我今天就沒有必要匿名,也不會有那麼多恐懼。但現實並非如此,『無救濟則無權利』,當公民的憲法權利被侵害時,根本沒有救濟的途徑。國家權力無限大,責任無限小;公民權利無限小,責任無限大這就是奇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