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凡爾賽條約更糟——希臘投降妥協之謎
希臘神話中,以狡猾機智見稱的國王西西弗斯,為了迴避死亡欺騙了死神和冥王,結果遭到神的嚴懲,要他將一塊巨石推上陡峭山頂,但每次臨到達山頂前,巨石卻會甩開滾回山下,必須重頭再來,永無休止。《衛報》專欄作家艾利諾(Larry Elliott)坦言,現在希臘就像西西弗斯那樣,分別只在於總理齊普拉斯所得罪的「神」是債權三巨頭(歐盟委員會、歐洲央行和IMF),而他過去5個月堅決向債權人說不的懲罰,就是換來三巨頭給希臘加諸一塊更沉重的巨石!
歐央行使橫手逼跪低
一周多前,六成希臘人響應齊普拉斯的號召,在公投中向債權三巨頭的緊縮方案說不,希望讓齊氏在談判桌上有更多籌碼,可是形勢的發展卻是急轉直下。為換取三巨頭提供逾800億歐元的第三階段救助,齊普拉斯不僅接受了三巨頭原先開列的嚴厲緊縮條款,還變相接受將500億國家資產作為換取救助的抵押品,惹來喪權辱國和徹底投降的質疑。分析師Marc Ostwald就形容,對希臘來說,這份救助協議比1919年德國戰敗被迫接納的《凡爾賽條約》還要糟。
獲得民眾公投授權企硬的齊普拉斯,為何在數天內選擇扯白旗投降,接受一份比原先條款更嚴苛的城下之盟?這謎團恐怕需待更多談判內情曝光才有機會弄個明白,不過歐央行在齊普拉斯宣布舉行公投後狠下辣手,凍結了對希臘銀行的緊急支援上限,令希臘銀行體系癱瘓,顯然令到齊普拉斯政府面臨巨大的妥協壓力。
歐央行這招如同箍着希臘的喉嚨,令希臘瀕臨無錢乾塘、經濟無法運作。據外電報道,若歐央行再不「鬆手」,希臘銀行本周初就無法再撐下去,齊氏在談判桌上表示,希望歐央行能於周一及時相助,但三巨頭卻提出,除非希臘國會先通過部分緊縮措施,否則歐央行不會出手。
希臘算錯德國Grexit底牌
此外,德國拋出「暫時脫歐5年方案」,也許亦是迫使齊氏選擇投降的原因。希臘和債權三巨頭一直深信,對方懼怕出現Grexit的衝擊,因此才在談判中企硬,希望逼對方先妥協。希臘社會就反緊縮公投的討論,以至齊普拉斯的「投反對票增談判籌碼」呼籲,實際上已清晰反映希臘不想Grexit。反觀德國在談判關鍵時刻突拋出「暫時脫歐」方案,卻令外界關注德國是否還留有一手。
事實上,有關方案也不能說是德國當局臨時搬出來的純粹靠嚇招數。德國智庫IFO經濟研究所會長Hans Werner Sinn去年在著作The Euro Trap中,就曾詳述「暫時脫歐」的可能性。他認為可以(也應該)讓財政紀律有問題的國家暫時退出歐元區,經過一段時間的貨幣貶值和重建財政紀律,這些國家就可卸下債務負擔並重拾競爭力,屆時就可歡迎他們「歸隊」。
他打比喻稱,暫時退出的那段時間就如入院療養,雖要另用貨幣,但在法律上有關國家仍是歐元區的合法一員。儘管有關方案是否可行屬未知之數,但卻多少可能令希臘當局擔心自己是否真的已摸清德國底牌。
柏林贏棋局輸人心
隨着齊普拉斯妥協投降,一些評論質疑,到底齊氏過去半年扭計反抗是否不智,徒然破壞了與債主的互信,結果不僅無法成功爭取削債(僅獲延長還款期),還換來更嚴苛的懲罰。單從結局來看,這似乎言之成理,惟經歷了5年緊縮之苦但仍看不到黑暗盡頭的希臘人,確有權利詰問,到底緊縮下去是否出路?《衛報》作家艾利諾就直指,一個不慷慨的債務紓緩方案,不會給希臘帶來轉機,緊縮措施也不會令希臘復蘇,這意味即使債權三巨頭提供第3輪救助,希臘經濟也難望重回正軌,危機早晚會再爆發,屆時也許希臘人會想,到底選擇緊縮換取留歐是否正確。
在今次債務談判博弈中,德國表面上是贏了,然而歐洲弱國看過希臘的遭遇後,難免感到心寒並對德國戒心大增。
正如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明所言,見識過德國的刻薄殘忍以及對希臘經濟主權的徹底踐踏後,「誰會再信德國心懷慈悲好意?」經此一役,歐洲的整合大業和團結經已重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