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教育評議會副主席、風采中學校長何漢權在中學任教約30年,他指愛國是「好就誇讚,不好就批評」,國民教育「不是升國旗時流眼淚」,而是了解中國人如何由篳路藍縷走到今日現代化,期望現今「離異派」(倡脫離中國)思考歷史、找回自己的根;「回歸派」(倡回歸中國)亦不能守舊,要循序漸進爭取實現沒有篩選的普選。 稱愛國要讚亦要彈 何漢權讀大學時主修歷史,他指自己的國家情懷來自於中國歷史和唐詩宋詞,國教應是細水長流式地感受民族文化,是國史教育,鼓勵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成就和不足。 指遊學團歌頌黨不理想 現時內地交流團很多被轟「洗腦」,他直言不明白港人何時變得缺乏自信,「為何不是港人用香港好的價值影響內地呢?」他希望一些非教學專業的團體不要對此指手劃腳,「(政治)左右兩邊都係」,一方面政客標籤交流團洗腦是不信任學校,另一方面左派組織幫助學生認識內地本是好事,但若趁機在行程中添加歌頌黨的元素便不理想。 本土派發展壯大,更出現要求香港獨立的聲音,何漢權認為部分責任在於教育局不重視中史科,及「詳近略遠」策略,因中史教育應「貴古重今」,但在政治考慮下多教新中國部分,令年輕人不了解香港在不平等條約下被割讓的歷史。 籲回歸派不應守舊 對於共產黨「再殖民」的說法,何漢權直言「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現時社會管治較港英時期已開明許多。他指港英時期電視每晚播英國國歌《天佑女王》,《教育條例》更寫明不准師生討論政治,更加箝制思想,且英文好的人才可擔任要職。他認為現時民主政制和言論自由都有進步,「好像雨傘運動佔領街道幾個月的行為,港英年代想都不敢想」。 何漢權亦提醒回歸派不應守舊,應爭取社會進步,例如沒有篩選的普選,但過程中暫時「袋住先」也屬必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