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24日在華盛頓閉幕,中方宣布將在本月提交《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的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文件,稱中美在該領域已經達成多項協議。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更用「南北合作的一個典範」來形容中美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合作。
解振華:開源節能需投資41萬億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國家環保局前局長解振華在當地時間周二舉行的吹風會上透露,中美目前確立了13個合作領域,並已在8個領域開展了30多個合作項目。解振華表示,按照計劃,中國將在本月內提交《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的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文件。他表示,這一文件包含從目前到2030年的一系列減排目標,並且還包括實現這些目標的政策、措施及具體工程項目。他透露,根據中國自主設定的目標,光是在節能、提高能源效率、開發新能源以及調整能源結構等方面,中國就有41萬億元人民幣的投資需求。
解振華表示,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達國家應該多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支援,多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技術。同時,在轉移和合作的過程中,知識產權的保護同樣非常重要。他說,只有知識產權得到保護,才能充分鼓勵技術創新。
波音伙華飛機公司研廢油再用
華盛頓當地時間24日,美國務院發表聲明指,中美當天又公布6項「生態合作伙伴項目」,合作領域涉及航空、鋼鐵、高科技工業園、海洋生物保護、太陽能發電等。其中,波音公司與中國商用飛機公司將探索如何把廢油轉化為航空燃料。哥倫比亞大學與包頭鋼鐵集團將把鋼鐵廢渣加以循環,並在其他工業過程中重複使用。民間非盈利組織「海龜911」將會與海南師範大學合作,追蹤海龜遷徙,並幫助重新恢復海龜棲息地的原來生態,以保護海龜。
24日稍後時間,美國國務卿克里(John Kerry)和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將在國務院舉行的海洋保護會議上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