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朋友問我是否喜歡香港?我每次都要思考很久」,來港近3年的城大學生李望說,對香港「又愛又恨」,認為港人敢於上街的精神有價值,但攻擊及侮辱內地人的激進行為「唔啱就唔啱,無得傾」。他建議擁有「玻璃心」、聽見港人批評內地人即覺得很不舒服的內地生,或不喜歡泛政治化環境的學生,要審慎考慮是否來港升學。
嘆共青團被誤解「特工」
李望視香港為第二故鄉,同學善待他,但不少內地生慨嘆,港生一見共青團即質疑是「特工」,令內地生不敢參選學生會,他希望港生了解實况,「成績還可以,又沒犯罪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共青團、少年先鋒隊,不是共產黨派來做什麼的」。他說自己抱開放態度,在港不會攻擊意見不同者,「很多上一代港人都因為香港有平等、自由精神才由內地過來,希望這精神可持續」。
來港後關心政治 感爭民主有代價
14歲入讀城大、現時17歲的內地資優生段延麟說,來港接觸了不一樣的世界﹕由覺得政治離自己很遠,到認為要關心政治;由覺得民主是最高目標,到佔領運動後發現爭取民主有代價、需要時間和不斷努力。
但他也感受到中港矛盾,曾見有港生網上留言說,遇到內地客問路時故意胡亂指路,令他很傷心,「作為這城市的主人,不是幫忙,反去愚弄客人」。他奉勸擬來港的內地生,若有港人單純因內地政治情况和部分內地人不文明行為而討厭自己,大可不必太生氣或煩惱,「這錯不在你,也不能靠你一人去改變」。
段延麟稱自己與同學關係好,惟亦見部分城大港生指內地生搶資源、容易獲發相等於免學費的獎學金,其實只有內地高考成績很頂尖的學生才合資格,以他為例,當年是北京高考理科生成績前列約1%。他指近年本港大學收緊向內地生頒獎學金的要求,內地生申請宿位也日益困難,可能亦因此令內地生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