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多間海外傳媒早前報道指,有來自中國的「塑膠假米」流入印尼、印度及新加坡等地,其中印尼警方據報在市面發現假米,當地傳媒將矛頭直指中國。內地媒體昨瘋傳有關報道,有指中國商務部高官承諾協助印尼追查,令事件鬧大。中國商務部昨發聲明否認,國家質檢總局據報要求印尼政府交出證據。
印尼、新加坡等傳媒本月中旬連接報道,指中國假米廣泛入口印尼、印度、越南,甚至新加坡。印尼傳媒指,西爪哇警方上周在當地商店發現疑似合成米,化驗發現由薯仔粉及人造樹脂製作,含聚氯乙烯,長期食用會引發腹部疼痛,甚至致癌。
中國商務部昨發表聲明,指自2008年起未對印尼出口過大米,與中國企業無關。不過《印華日報》報道卻引述中國進出口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3月曾出口折合約值140億港元大米到印尼。另有華文傳媒指假米消息傳出疑似有意抹黑。
印尼近日發生含有塑化劑的假大米事件,引發民眾恐慌。印尼媒體報道,假米來自中國,大陸則要求印尼提供假米來源的證據和化驗結果。
印尼西爪哇省勿加西(Bekasi)日前驚傳米店出售摻有塑化劑的假米,經當局採樣檢驗後,證實假米的確含有塑膠化合物。印尼警方擴大調查是否有其他假米流入市面。
根據印尼官方檢驗機構Sucofindo最新檢測結果顯示,抽驗樣本中的確含有塑膠化合物,包括鄰苯二甲酸丁基苯酯(benzyl butyl phthalate)、鄰苯二甲酸二酯(2-ethylhexyl phthalate)、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isononyl phthalate),這些就是外界俗稱的塑化劑。
中國官方承諾協助調查
印尼警方上周在搜查雅加達東郊一個商店時,發現該店出售的大米摻雜了合成米。而後有美國媒體稱假米可能是從中國走私運入印尼。參考消息27日援引美國之音電台網站報道,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在與印尼貿易部長高貝爾會談時承諾協助印尼調查摻雜了化學物質的合成米事件。
美媒稱,據信這些假大米是從中國走私運入印尼。不過,這一說法尚未得到中國官方回應。
印尼警方上周在搜查雅加達東郊一個商店時,發現該店出售的大米摻雜了合成米。印尼國有調查公司上周四宣布,合成米含聚氯乙烯,這種物質通常被用來做管道、電纜和地磚。隨後進一步的化驗顯示,合成米中還有其他化學物質。有報道說,長期食用這種所謂的「塑料米」,會引發腹部疼痛甚至癌症。
根據《印度尼西亞商報》消息,印尼警察總長巴特羅丁·海迪25日對塑料大米的流通表達了疑惑,因為如果出於經濟目的,尋找盈利,塑料米的生產費用照理比普通米更貴,因此要深入調查,是真是假。印度尼西亞國家消費者保護機構(BPKN)主席阿爾迪安夏·巴爾曼也質疑:「用塑料製作大米似乎是不合乎邏輯的事,因為塑料的價格是普通米的3倍。」
印尼總統佐科發出呼籲,希望消費者在政府調查報道出來前不要妄下結論。佐科24日在接受「德迪克」(Detik.com)網站採訪時表示,「首要關鍵是找到問題根源,這是個普遍狀況,還是只有一個供應商。」
印度尼西亞是全世界第三大大米進口國,人均食用米量居全球最高,平均每人每年食用140千克的大米。儘管印尼總統佐科鼓勵自給自足的大米生產,但作為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卻一直無法生產足夠的大米滿足2.5億人口的需求。印尼的大米進口主要來自泰國和越南。
不過,近期一段名為「中國製作假米」的視頻在視頻網站YouTube上熱傳,視頻中,一名男子將大量的白色絮狀物放入機器中,熔化成膠狀,膏狀物體之後被擠成絲,運往另一部機器。隨後鏡頭一轉,大量米狀的白色顆粒從機器中產出。
這無意中將合成大米的矛頭指向中國。不過,有台灣媒體認為,這一視頻為假,片中所見的塑膠不透明,也不會斷,最後變成半透明的米粒。
溫州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陳九喜博士在接受採訪時說,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澱粉、蛋白質、脂肪等,兩者完全不一樣,從口感就能區分出來。此外,將棉花熔化冷卻製成米粒狀,這種顆粒遇水就算能膨脹,也不能達到真的米粒那種自然飽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