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餐廳」一字的由來
Patrick說,restaurant(餐廳)一字源自法語restaurer,「以前的人在長途旅程中,於經過的教堂、修道院或旅舍休息,順道吃點簡單的食物。是法國人發明了『餐廳』,人們會專程去享用美食」。
「法國大革命後(1800年代),王室沒有了,部分王室或富豪的專用廚師便經營餐廳,所以傳統法國菜是高水準美食」。廚師又開始寫食譜及為菜式命名,「它們成為法國菜的經典,名稱已規定了所用的材料」,例如名廚Escoffier以女歌唱家的名字Melba為甜品名稱,法國人看到這字,就知道是梨子配雪糕的甜品。
法國菜的變化
飲食文化不斷演變,法國菜比較明顯的變化,是每道菜的分量,「例如以往會烹調整隻鴨子,在餐桌上切割、分享,慢慢變成只烹煮鴨子的部分,並(把一人分量)置於碟上」。烹調方法因而多變,廚師又把每碟菜式弄得精緻,也影響客人的用餐習慣。
法國人愛吃麵包和芝士,也多吃薯仔、豬肉、牛肉,節慶時則愛吃鵝肝、龍蝦、帶子等。只要情况許可,法國人用餐時愛喝酒。
法國孩子不挑食?
聽說法國的孩子不挑食,Patrick笑說,除了昆蟲,法國孩子幾乎什麼都吃,大部分法國父母教導孩子不抗拒任何食物,「從小教他們去嘗試,孩子便知道(某些食物)沒所想般差,長大後也不挑食」。
法國人喜歡慢慢享受食物,除非趕着上學、上班,否則一般午餐或晚餐最少有4道菜,包括頭盤、主菜、芝士、甜品,家庭聚餐歷時數小時,「小時候不想參與,但人大了學懂享受其中,這是吃喝和互相分享想法的時間」。
法式甜點示範
Fondant au Chocolat(朱古力軟心蛋糕)由法國名廚Michel Bras於1981年發明,是著名的法國菜式,並被世界各地餐廳仿效製作。參照Patrick的示範,只需數個步驟便可做出美味甜品。(詳見附圖)
■法國小知識
英文名稱:France
首都:巴黎
官方語言:法語
貨幣:歐元
法國5月:法國5月藝術節是亞洲大型的文化盛事,1993年起,每年5月至6月,在香港舉辦超過120場文化活動。今年第23屆的主題為「源魅.法國」,展現16世紀至今的法國文化藝術。
Patrick Goubier小檔案
法國餐廳La Table de Patrick的創辦人兼行政總廚,於法國東部城市里昂附近的村莊成長,畢業於里昂烹飪學校(Lyon Culinary School),之後在法國多個城市、英國倫敦、加勒比海的巴布達島、意大利羅馬等地擔任廚師。2006年起於香港開設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