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落四海 盜墓倒賣戰爭為主因
流散海外的中國文物數以千萬計,要物歸原主是條漫漫長路。這些文物之所以流落四海,主要來自戰爭侵略、被偷運倒賣,以及盜墓走私等原因。另有「特殊案例」,晚清名臣後人陸續向官方捐出了297件文物,只為了換一張城市戶口,沒想到戶口問題沒解決,卻有大批文物人間蒸發,去向不明。
《新京報》報道,鴉片戰爭時,各國列強透過戰爭、交易等手段,對中國文物進行掠奪。最廣為人知的便是1860年,英法聯軍劫走「萬園之園」圓明園內大量藏品,至今仍有大量瑰寶流落海外。
各地盜掘成風,靠盜墓走私發財者不在少數,倒賣、走私文物也間接導致文物流散各方。尤其是近30年間,中國文物因盜墓流失的情況最為嚴重。
山西公安部門26日通報,破獲多宗盜墓集團,專門盜竊古村落文物,挑在村民熟睡時行竊。
近日也傳出一宗特殊的文物遺失案例。清朝總理衙門徐繼畬後人,1980年代起陸續對「三晉文化研究會」捐贈傳世文物297件,只為了解決城市戶口問題。
沒想到過了26年,徐家後人仍是農民身分,捐出的文物卻有超過十分之一下落不明。
失蹤的文物中包括《乾隆四十二年誥封徐繼畬曾祖父母聖旨》原件,對研究徐氏家族和清代典章有重要價值。另有多幅徐繼畬家族的珍貴畫像、存世甚少的晚清名人彩色畫像,也難以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