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餵母乳應注意事項

[2015.03.30] 發表

在出生後頭六個月的嬰兒可能出現某些症狀,會導致不必要的干預,這會嚴重影響接受純母乳哺育嬰兒的營養。況且,很多應對這些症狀的方法都沒有依從論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的指引,且可能對嬰兒的健康帶來不良的後果。普遍來說,改變哺餵的方法、終止母乳哺育、代以嬰兒奶粉或限制母親的飲食都是沒有效用的。

一. 黃疸(jaundice):黃疸是嬰兒的皮膚和眼球的鞏膜(sclera俗稱「眼白」)呈黃色,是由於體內膽紅素(bilirubin)的濃度增高。非常高的膽紅素濃度會導致永久性神經損傷,不過適時的治療能預防神經損傷,多個病因會導致黃疸:包括溶血(hemolysis)、感染、肝病和代謝性疾病(metabolic diseases)等。在出生後的頭幾天,由於哺餵出現問題或乳汁供應不足,有些嬰兒會出現黃疸。此外,有多至百分之十五哺餵母乳的嬰兒會在第二和第三週出現黃疸、並持續幾個星期。不過,所有呈黃疸的嬰兒都必須由有經驗的醫護人員作詳細的檢查,確保黃疸不是因其他可導致永久損傷、但又可醫治的病因引起,在評估期間應繼續用母乳哺餵嬰兒,若確定黃疸只是因哺餵母乳引起的,嬰兒是不需要再接受其他檢查及治療、並可繼續哺餵母乳。

二. 嬰兒腸絞痛(Infantile colic):典型的嬰兒腸絞痛是在三至四週前出現、而在第四月消退。嬰兒會在事前沒有任何明顯的原因而有不安寧、哭啼、難以安撫等表現、而又會看似無緣無故停止,但並沒有發育停滯的跡象。醫學界對嬰兒腸絞痛常用的定義是每天有一次持續三小時或更長時間的發作、每週最少發作三次、並持續最少一個星期。嬰兒腸絞痛的病因不明,可能是(一)消化道功能未成熟、(二)內臟感覺變異、(三)牛奶過敏等,雖然嬰兒腸絞痛屬「自限性」(self-limiting即會自行好轉及康復),但會為父母親帶來沉重的壓力,因而導致使用多種不同的治療方法。包括行為、食物及藥物等(例如哺餵母乳的母親只進食防過敏的飲食、完全不吃含牛奶的飲食,或向哺餵母乳的嬰兒加入益生菌等),不過並沒有具質素的研究報告能證明這些方法是有效的。醫護人員應向父母解釋,嬰兒腸絞痛會於第四個月左右自行消退,令他們放心、向他們提供輔導,並確保他們在有需要時得到足夠的支援,能令嬰兒安靜下來常用的方法包括擁抱、輕撫、按摩及輕力搖擺等。

三. 便祕:父母親很多時都會關注嬰兒的大便習慣,其實嬰兒的大便次數因人而異,可能有很大的差別,出生後的頭一、兩天,嬰兒會排出深綠色、甚至接近黑色的胎糞(meconium)。隨後糞便變得較淺色,哺餵母乳的嬰兒平均每天排三次黃色、糊狀和呈粒狀的糞便,有些嬰兒會在每一次哺餵母乳後都排大便,過了四至六個星期後,有些正常健康的嬰兒可能會隔三至四天才排一次大便。由於嬰兒糞便的次數及硬度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容易被誤診為便祕。其實,只要嬰兒生長及發育正常,和並沒有出現腸道阻塞或腸胃炎的症狀,父母親就不用過份擔憂。使用民間偏方,例如西梅汁(prune juice)、玉米糖漿(corn syrup)、紅糖水(brown sugar water)等,都未能證明是有效的嬰兒,醫護人員並不建議向小於六個月而正接受純母乳哺育的嬰兒施以這些並不能奏效的方法。

四. 胃食管倒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剛進食的乳汁從胃部倒流回食管,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很多健康的嬰兒每天都會多次出現乳汁倒流,只是當倒流導致惱人的症狀及併發症才算是病。絕大多數有乳汁倒流的嬰兒都不會出現症狀或併發症,他們並不需要接受任何治療,更重要的是不要因此而停止哺餵母乳。

更多健康醫事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