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到台灣升學的港生有增加趨勢,據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資料,去年台灣的大學共錄取5882名港生,較前年多45%,適逢本港近來銳意發展創意產業,台灣有否值得借鏡之處?本報早前到訪台北及台中7間科技大學,將一連兩天探討台灣的大學科技創業及本港學生赴台升學情G。科技大學佔台灣現有大學35%,院校設有育成中心,強調師生合作研發新產品,並藉荌捋P各種創意比賽爭取獎金,助學生建立創業基礎。
【台灣升學創業系列一】明報記者 余瑋
台灣科技大學佔35%
台灣現有162間大學,當中57間為科技大學(14間公立,43間私立),本報記者早前應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邀請,到訪台北市、台中市、桃園縣和雲林縣等共7間科技大學(3間公立、4間私立),每間大學均設有「三創」育成中心,提供創業課程和比賽,助學生達到「創意、創新和創業」。
設育成中心 辦「三創」課程比賽
這類中心均強調師生合作,以大學教授經驗提高學生創業成功率,一是學生團隊獲教授全程支援,合作研發產品,二是由教授構思發明,學生在協助過程中取經。校方亦鼓勵學生在校內展示創作和出外參與比賽,贏取獎金來豐富創業資本。
每月最少200項比賽
台北和台中經常都有「三創」比賽,主辦單位有政府教育部和科技部、企業或大學創新育成中心。在名為「獎金獵人」的網站所見,每月至少有超過200項比賽接受申請,除設計和繪圖比賽等,還包括研製商品參賽並供企業出售,獎金由數千元至約50萬元(港幣,下同)不等。
學生若獲獎,校方將協助申請政府資助及提供培訓課程,如邀請業界人士傳授創業心得,提供籌集資金及法律等知識。過去兩年投放250萬元在三創課程的雲林科技大學,有4個創新產業中心和推出「創新圓夢計劃」,每學年邀請業界人士篩選10隊師生研發團隊,入圍將獲校方資助3萬元,並可參觀企業、獲指導寫創業計劃書等,最終成立校園新創公司,將研發成果商品化。
該校專家去年與資訊工程研究生研發了「嬰語翻譯機」手機程式(見圖),亦有教授發明了可保暖腳部和有GPS定位系統的電磁能環保鞋,邀請學生參與製作。
北科大校長:有工作經驗較能成功
另邊廂,雲科大與台北科技大學、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組成「創新創業大學聯盟」,3校教師合力撰寫創業教材及舉辦論壇等。北科大校長姚立德說,過去不少校友畢業便創業,故課程後來便茩垂導學生「怎樣做老闆」,學生必須修讀創業管理和選修三創課程。他強調,大學角色是為學生畢業前提供一些創業基本概念,讓其知道創業可作為將來其中一門出路,但建議學生至少累積5年工作經驗才考慮創業,方有較高成功機會。
台中科技大學則為有興趣創業但沒具體計劃的學生,安排創業工作坊或講座,減低失敗風險。24歲的張宥家,2年前在該校資工系畢業,在教師支援下成功申請近20萬元政府資助,研發了一個平台,讓學生容易取得食肆的優惠券。他說,台灣創業比賽非常多,可藉參與比賽累積經驗,提高創業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