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空氣高污染集中廣佛肇一帶
【明報專訊】18日,廣州市科協舉辦的「廣州『霾』伏如何突圍」科普講座中,省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鍾流舉表示,廣東的空氣污染格局已發生深刻變化,高污染區域集中在珠三角的廣佛肇一帶,而粵東西北的韶關、揭陽、清遠、潮州市空氣污染問題開始凸顯。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副站長曾燕君介紹,2013至2014年廣州市大氣的PM2.5來源分析發現,廣州市大氣污染主要來自工業(32.1%)、機動車(21.7%)等移動源,揚塵(10.4%)及生活源(8.6%),其餘來自生物質燃燒(8.2%)、農業面源(7.8%)、自然源(5.1%)、其他(6.1%)。其中,工業源貢獻的三成多污染中,來自燃煤的佔大半。
廣州31個監測點去年的PM2.5數據顯示,濃度最低的在南沙新墾監測點,最高的在荔灣的黃沙路邊站。按區域來說,去年年均PM2.5濃度最高的是荔灣、花都、白雲和海珠。
在珠三角9城市中,肇慶、廣州、佛山的年均PM2.5濃度分別包攬一、二、三名,珠海和深圳並列為濃度最低。
省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鍾流舉說,珠三角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81.6%)約為京津冀(42.8%)的兩倍,長三角居中(69.5%)。珠三角的PM2.5濃度在過去8年一直有波浪式波動,「這跟政府努力程度和氣象情況的波動有關」,但總體上正在以每年1.3微克/立方米的速度改善,「如果政府繼續努力,保持這個下降的勢頭,10年之後空氣質量就有可能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