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德學者﹕中日和解乏誘因

[2015.03.10] 發表
德國總理默克爾(右)昨在安倍晉三(左)陪同下,參觀東京根津美術館,對展出的佛像甚感興趣。(法新社)

默克爾任內才3次出訪日本,今次更只是2008年以來首次,對比任內七度訪華,她與東京的關係顯得相當疏離。《日經亞洲評論》的評論文章甚至形容德國一直以來的亞洲外交政策是「中國導向」,但認為此行不無就此檢討調整之意。

默克爾昨講述正視歷史意義,成為外界焦點。德國向來獲公認正視二戰歷史。默克爾在演說中除了提到德國面對自身的歷史外,亦提到鄰國在和解中扮演了角色。香港大學歐洲研究副教授兼課程主任奧爾(Stefan Auer)向本報指出,德國二戰後跟鄰國和解的經驗顯示,走出歷史陰霾要靠雙方。

美樂促德法和解 現無動力助中日

奧爾表示,德國戰後跟鄰國和解較容易,法德兩國都擁抱歐洲團結理想,美國則施加了外在影響力。

美國二戰後推出馬歇爾計劃助歐洲重建,美國需要德國對抗蘇聯,樂於促進法德和解。奧爾引述英國歷史學家Tony Robert Judt在Post War一書稱,「遺忘」在二戰後的歐洲很重要,法國要忘記二戰中被德國佔領的屈辱,接受德國是盟友。相比起德法和解,德國跟波蘭和解便複雜得多,但奧爾稱,即在共產政權統治下,波蘭的知識分子及教會戰後亦對德國擺出和解和接納的姿態,為兩國1970年代關係正常化消除障礙。

奧爾稱二戰後東亞形勢跟歐洲不同,美國需日本作對抗蘇聯的盟友,卻不用靠中日和解達致,加上中國為共產政權,更未有和解迫切性。如今中日之間還涉及領土爭議,歷史和解更見複雜,奧爾形容,很難想像哪一個國家能夠擔當外力,促進中日和解。

德民重道德清白 乏做國際領袖共識

二戰史觀影響了德日兩國的外交思路。日本政界長年有擴大外交與軍事實力以成為「正常國家」的呼聲,但因對歷史態度而未能取信於鄰國;相比之下,面對國際社會期待其扮演更重要角色,德國小心翼翼回應。總統高克去年承認,國家被視為「國際社會的逃避責任者」,以昔日納粹歷史為藉口,逃避複雜血腥的外交戰場。

歐債與烏克蘭危機把柏林推到歐洲外交前台,默克爾如今在國際舞台日漸活躍。不過《經濟學人》認為,由於選民依然堅持「道德清白」,德國缺乏成為自信領袖的共識,其盟友短期內不宜期望過高。明報記者

更多要聞一
豪邁新裝
巴黎周一舉行時裝周﹐模特兒(上圖)展現聖羅蘭2015-2016年秋冬服裝。模特兒(下圖)展示聖羅蘭2015-2016秋冬裝作品﹐散發皮質衣服... 詳情
中央認為泛民聯署否決無誠意 李飛傳取消下月赴港協商
【明報專訊】有香港政府消息人士周二透露,中央認為泛民無誠意,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取消下月赴港。 消息人士表示,身兼全國人大委員會副... 詳情
李柱銘主動接觸出席渥京聽證 羅照輝強烈反對 指損中加關係
【明報專訊】香港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今(10)日出席國會眾議院一個外交事務委員會的聽證會﹐講述香港民主的發展狀況﹐中國政府向該委員會施壓﹐要... 詳情
李柱銘對出席聽證會 坦言難有重大「效果」
【明報專訊】香港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與多倫多的「港加聯」成員﹐將邀於今天到加拿大國會席1個聽證會﹐向眾議院的「外交及國際發展常務委員會」講... 詳情
韋恩會晤薛冰 期待合作互惠
【明報專訊】安省省長韋恩昨會晤中國駐多倫多新任總領事薛冰,雙方就安省與中國之間的未來合作領域進行了廣泛的交談,並且期待更多的合作、更多的互訪...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