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伙醫專培訓 家醫照腸鏡減輪候
【明報專訊】政府將於今年底推行大腸癌篩檢先導計劃,若在大便隱血測試呈陽性者,或需照腸鏡。中文大學醫學院計劃今年內與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醫專)合作,培訓家庭醫生及老人科醫生提供乙狀結腸鏡服務,這腸鏡雖準確度較低,但風險亦會低,有助縮公院輪候人龍。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李國棟昨表示,計劃確立認證制度,讓家庭醫生也可照腸鏡。
入侵手術應交醫院
另外,本港計劃規管在私營機構進行的高風險醫療程序,香港外科醫學院名譽秘書長暨泌尿科外科理事會會長文志衛認為,部分較低風險、非入侵性的手術或療程,如泌尿科中不涉及X光放射造影導航的體外衝擊波治療、微波治療及電磁刺激療法等,可在診所進行,以省開支,而入侵性手術,應在醫院進行。
文志衛認為,由於無法全部羅列所有可在診所進行的醫療程序,相信有關指引主要寫大原則,且要按醫療技術發展定期更新。
乙狀結腸鏡準確度風險較低
中大腸胃健康中心主任胡志遠稱,去年9月以先導計劃培訓5名家庭醫生操作乙狀結腸鏡,今年會與醫專合作推出乙狀結腸鏡的訓練課程及認證,教家庭醫生及老人科醫生作大腸癌檢查、照腸鏡及切瘜肉等理論,以及操作乙狀結腸鏡,每名醫生需受訓半年至9個月,料未來5年可培訓40至50名醫生。
胡指歐洲多地流行用乙狀結腸鏡做腸癌、痔瘡檢查,風險低於一般大腸內窺鏡,家庭醫生或護士也可操作,且成本只是大腸鏡的兩三成。他指乙狀結腸鏡長度只有50厘米,短過大腸鏡,惟準確度不及大腸鏡,但大腸鏡需求增,公院排長龍,培訓家庭醫生操作乙狀結腸鏡可縮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