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春佳節,遊子想家時。「脫北者」為生活為生存,在饑荒中逃離極權國度朝鮮。李韓星生於朝鮮北方,十多年前繞了一個圈,逃到國境之南,在韓國讀書結婚,加入協助脫北者組織,向世界呼叫關注朝鮮人權問題。她對家鄉的人無盡思念,但對家鄉,她毫不掛念。 明報記者 何偉 三餐不保 孩子換糧食 時為1999年,朝鮮經歷大饑荒,朝鮮人稱之「苦難行軍」。李韓星(Lee Han-Byul)當時17歲,與母親離開朝鮮的家鄉。她透過視像訪問,用流利普通話憶述當時苦G。她生於平民家庭,有父母和兄長,還有學校的朋友。她閒時打排球、跟同學玩啤牌,還有唱韓國歌曲,「媽媽有時從中國取來錄音帶,我要秘密地聽」。 1995年饑荒開始,一家四口餐桌上朝不保夕,李說:「市場只買到麵條,4個人分,根本不夠吃。」大時大節,大魚大肉是常事。但飢餓中的朝鮮,春節才有肉吃。朝鮮半島流行的泡菜,亦非「全年供應」。三餐不保,隨時一命嗚呼,人情用作交換糧食。李指出,不少朝鮮人死於饑荒,大人更不惜把孩子換取糧食,一些孩子最終流落街頭變成孤兒。 從未學過思想言論自由 生活逼人,李韓星跟母親決定逃離家園,過程卻不順利。她說,因為有同胞向國家安全機關泄露其行蹤,首次逃走以失敗告終。第二次逃走,她走到中國吉林省,「為了生存,停留在中國的日子,我學懂了華語」。兩年之後,她如願抵達韓國。不過,她的母親和兄長,皆曾脫北失敗而被遣返。兄長被中國解放軍活捉,遣返朝鮮後被送進政治營。李不願回應父親及兄長有否離開朝鮮,只強調不會掛念朝鮮,「我只掛念我的親人」,現時只間中透過電話聯絡鄉間的親友。 李韓星在韓國取得碩士學位,下嫁韓籍牧師,落地生根後積極關注朝鮮人權問題。她加入關注朝鮮難民的組織,參與國際研討會,以自身經歷揭示朝鮮人苦G。她說,從幼稚園開始,一直學習已故最高領導人金日成的童年事蹟,以及被教導忠於金日成與金正日父子,卻從未學習言論自由、思想自由等基本人權,「朝鮮人不能對政府政策說三道四」。國民生活被嚴密監控,如要到首都平壤或發展較快的羅津遊覽,必須獲發旅行券;親人之間寫信互通消息,亦被國安部門監察。 作為脫北者,李韓星更擔心同道中人的權利受損。她指出,不少脫北者在中國被捕後,由中國遣返朝鮮後會被送入勞改營,遭受勞役及折磨,甚至死亡。李工作的組織在韓國旅遊區設置街站,向不同遊客申明情G,呼籲中國停止遣返脫北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