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春晚力圖求新 亮點不足
據中新社報道,《難忘今宵》經典旋律響起,又一年春晚大幕落下。
2015年2月18日晚,中央電視台羊年春節聯歡晚會拉開大幕。作為歷年來準備時間最短的春晚,第三度執導的哈文團隊為觀眾奉上了一席合乎標準的「年夜飯」,然而此番大餐雖然足夠豐盛,卻遺憾地未能給人們令人印象深刻的味覺感受。
羊年春晚以「共築中國夢,家和萬事興」為主題,力圖在以「新民俗」姿態陪伴人們守歲的同時烘托家國認同。
不難看出,哈文團隊此番在節儉的同時力圖有所變化。本屆春晚在演播室設置、節目內容精彩程度和觀賞度、新媒體互動模式等多個方面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創新。
劉德華闊別十年 再度亮相春晚
從節目風格來看,劉德華闊別十年再度亮相春晚,《回家的路》溫情十足;三位硬漢張豐毅、段奕宏、朱亞文同台獻聲,《中華好兒孫》句句包含傳統經典;張震、吳京領銜的武術節目《江山如畫》頗具創意,更有像羽泉、於魁智將流行和京劇「混搭」,兩大神曲《小蘋果》和《最炫民族風》正式「合體」將廣場舞湧上「浪尖」;李宇春融入全息成像技術的《蜀繡》令人驚艷;語言類節目中,具有現實諷刺意味的反腐內容也在多年之後再度出現。
然而,可惜的是,形式風格各異的36個節目在4小時40分鐘裏竟幾乎未能引領觀眾進入任何一種滋味的情感高潮。
儘管歌舞類節目中不乏《從前慢》、《回家的路》、《當我們老了》這樣的溫情作品,但是卻未能像去年的《時間都去哪兒了》那樣在某個時間烘托出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情感爆發點。
語言類節目 味道寡淡
而作為春晚「硬菜」的語言類節目雖然因為涉及反腐題材很早便受到關注,但不論是幾經上下的《圈子》,還是開心麻花的《投其所好》,都因諷刺之餘的主旋律責任而顯得味道寡淡。
綵排之初便被寄予厚望的苗阜、王聲相聲《這不是我的》從原定的零點敲鐘前的「黃金時段」被移至晚會尾聲,這個被稱作「突破尺度」的現實主義諷刺作品的最終版本因「現實主義」元素較弱而未能達到辛辣的效果,最終被吐槽為「隔靴搔癢」。
與舞台上相對平淡的味道相比,羊年春晚舞台之外加入的「搶紅包」環節倒是格外紅火,風頭甚至諷刺般直逼春晚本身。
「搶紅包」風頭直逼春晚
「搖一搖,搶紅包」這一全民共享的互動方式首度登場便順利成為觀眾守歲中的新增環節,據悉,三十晚10時半央視春晚送紅包,微信總搖一搖次數72億次,峰值8.1億次(每分鐘),送出微信紅包1.2億個。
此外,儘管億萬人邊看春晚邊吐槽早已成為國人年三十守歲中的一種樂趣,但今年實時彈幕的推出令這種模式進一步令這種模式進階為春晚「官方認可」。
從這個意義上說,雖然除夕夜的平淡再一次證明春晚的形式和內容仍需要變革,但這個承載了太多使命的舞台願意承認自身是觀眾守歲時陪伴者的身分,願意以「紅包」和「彈幕」的方式與觀眾一同將等待變得更有趣味,這本身也是值得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