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地產新頁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放大
 

其他新聞
港大生公投通過退出學聯
「老鬼」郭永健:學聯代表性影響力被削
石永泰:若以法壓港 要「企硬」反擊
梁離港度歲 休假累計逾60日
張炳良:加按增置業者風險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延伸閱讀﹕網絡建凝聚力 造就新型社運

【明報專訊】書名﹕Networks of outrage and hope: social movements in the internet age

作者﹕Manuel Castells

出版社﹕Polity Press

出版年份﹕2012

專門研究網絡社會的南加州大學社會學教授卡斯特(Manuel Castells)觀察近年幾次大型社運的發展——如「阿拉伯之春」、「佔領華爾街」及西班牙的「憤怒者運動」,得出一些有趣的發現。他認為,古今社運成敗都受制於群眾情緒:憤怒會刺激人民走上街頭,而恐懼則會壓倒抗爭初衷,群眾必須連繫起來才不受恐懼壓倒。新媒體的興起正好對症下藥,打破現實地理界限,凝聚更多人攜手對抗恐懼。

舉自發旗幟 減官僚化危機

卡斯特指出,這類新型社運與傳統社運有幾點不同。首先,群眾會透過網上協調佔領市區地點,創造一個連接現實和虛擬的抗爭空間,挑戰政府權威。其次,由於互聯網能夠即時把資訊傳遍世界各地,新型社運既是本土運動,亦是全球運動,示威者甚至能夠連結外國社運,組織跨國網絡。另外,示威者普遍對「領袖」這概念反感,所以新型社運經常高舉「自發」行動的旗幟,客觀上可以減少運動內部官僚化的危機,定期注入活力。最重要的一點,是網絡社會復興雅典審議式民主,為人民充權,叫人反思目前政策制定機制的毛病,向政府施壓促放權。

──中文大學全球研究課程助理講師 馮嘉誠

 
 
今日相關新聞
10個詞彙看世界 (二) 民主2.0﹕科技賦權 全民參與制預算
下至上決策 受限執政黨理念
延伸閱讀﹕網絡建凝聚力 造就新型社運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