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量寬難與美相提並論
為刺激經濟,歐洲央行最終決定自3月至明年9月底,每月購債600億歐元,總額高達1.14萬億歐元,繼美、日後的第三個大經濟體行量寬。
不過,觀乎過去1周投資市場反應,除了歐元如預期般走弱外,市場對歐洲量寬並非有太大憧憬。
首先,歐洲量寬其實不是現在才有,早在去年歐洲央行實施負利率,並在10月後啟動資產收購計劃,如買入擔保債券及資產擔保證券(ABS)等非金融民間資產,當時,只是未有將政府債券列入收購範圍,現在的QE,只是將去年政策延伸而已,對市場而言,跟當年美國及之前日本版的QE突如其來的有點不同。
美QE成功因利率較高
再者,QE買債目的都是壓低債券孳息率以令拆息低企,以鼓勵銀行放水以增加投資及刺激消費;美國QE之所以成功,最大原因是QE1出籠時,美國的利率相較為高。
因此,當買債令利率下調時,QE的功效會較為明顯;反之,歐元區去年已實施負利率,各國國債孳息及利率降到歷史低位,觀乎在負利率的情况下,歐元區經濟仍未見起色,不單失業率仍高達雙位數,且核心通脹遠低於2%的目標值,如從實際刺激經濟角度出發,市場的確對歐洲QE有所保留。
另外,以美國及日本的QE經驗來看,政策成功與否,關鍵在於放水之餘,能否在經濟結構改革上着力,而非單看QE刺激資產價格上升而已。
以日本的QE為例,表面上,是帶動一時繁榮光景,但結構改革政策仍未見有明顯改進,跟美國那種股市以及經濟同步向上的是完全不同。
至於歐洲跟美國最大的分別,是前者情况較為複雜,因為歐洲涉及很多國家,而每個國家都有其本身頭痛的問題,同時間市場不是沒有便宜錢借去刺激經濟,而是各國沒有太多投資項目去吸納銀行體系釋放出來的資金;所以,歐央行之後還要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才可令量寬收效,但以目前的歐洲形勢,除了德國外,暫看不到哪一個國家可以跑出;因此,歐洲今日的QE,不可與美國當日的相提並論。
每日股市基金行情請點擊這裡獲得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