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北白海豚 一年減九成
政府報告﹕沒證據港珠澳橋直接有關
【明報專訊】港珠澳大橋工程如火如荼,路政署委託的顧問監察卻顯示,大嶼山東北水域已連續5個月無中華白海豚出沒紀錄,去年12月的調查更發現,大嶼山東北和西北整個北水域僅發現5條白海豚,較去年1月高峰期的78條,暴跌逾九成,是施工至今最低。路政署承認,海豚監察結果超過預警水平,但沒違反環評下的動工許可證(下稱許可證)要求。本報發現,許可證原來未列明應採什麼具體措施補救,工程因而可繼續,而環保署無法提出警告或檢控。環團批評執法的環保署「眼白白看荂v海豚數字不斷下跌。
明報記者 馬耀森
上月僅見5條 東北水域瀕絕[
根據路政署定期網上數據,大嶼山東北水域情G最差,全年只有1月、2月及7月錄得零星白海豚紀錄,其餘均錄得0,情G較2013年更差,該年只有兩個月沒有白海豚出沒。整個北面水域至去年12月,只目測到5條白海豚,較年頭高峰期的78條,暴跌逾九成。
路政署於2009年獲環保署發出許可證,批准動工興建港珠澳大橋香港段接線工程。該署須按許可證要求,每月監察空氣、噪音、水質及生態等範疇,確保施工符合法例要求。監測數據須由獨立查核人審核,並上網供公眾查閱。
中華白海豚是監察及審核工作的其中一項,許可證設定兩層預警水平,與目擊海豚次數掛u,舉例說,若目擊海豚數目跌至動工前基線水平的70%,便達到「行動水平」(Action Level),需要研究加強措施,以減低工程對海豚影響;當目擊次數進一步降至40%,便達到臨界點,亦即「極限水平」(limit level),應研究額外措施,避免進一步惡化。
許可證未列具體補救措施 無法檢控
路政署承認,海豚監察結果超過預警水平,獨立環境小組已啟動海豚監察「事件及行動計劃」,按機制檢討及向環保署提交調查報告。但報告指出,沒有證據證明海豚數目下降與工程有直接關係,又指白海豚數量有長期下降趨勢,早於大橋工程展開前已存在。至於負責執法的環保署表示,該署與漁護署一直有巡查施工地點,至今未有發現任何違反許可證要求的情G。
據本報了解,大嶼山東北部的白海豚基線目擊次數為6次,大橋工程過去一年已有9個月沒海豚出沒,按每季結算一次,最少有5至6次超出極限水平,但工程仍然持續。有份參與制定預警水平的顧問對本報表示,監察白海豚是自1997年實施環評條例以來首次,政府未有就達到極限水平需要實施的措施定下具體內容,例如暫時停工,因此環保署容許大橋工程多番超標而無法提出警告或檢控。
環團倡機場第三跑道設停工條款
地球之友周月翔指出,事件反映路政署採用的保護白海豚措施效用有限,許可證制度亦未能把關。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指出,機場第三條跑道填海面積較大橋口岸更大,建議環保署檢討許可證的監察白海豚部分,例如參考空氣或噪音做法,加入暫時停工條款,並要求推行額外措施,待情G改善,才可復工。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