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600廈有劏房
伙數增逾兩倍
【明報專訊】劏房安全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深水埗有逾1340多幢1990年代或以前建成的單幢式私人住宅大廈,明愛基層組織發展計劃去年走訪其中近半、即651幢大廈,發現九成有劏房,單位數量亦增逾兩倍,由原來合共的3002個單位,增至10,513個,有近八成單位更是「一劏三至四間」。受訪大廈中,過半沒消防設備,涉嫌違反消防安全條例。
近八成單位「一劏三至四間」
明愛基層組織發展計劃(簡稱計劃)在去年1至11月,走訪深水埗1990年代或以前建成的單幢式舊樓,了解劏房數目及樓宇安全。計劃發言人張詩淇表示,在走訪的651幢大廈中,九成(即590幢)有劏房;大廈合共3002個單位中,一成被劏為5個房或以上。另外,三成有劏房大廈涉及單位數量,較結構圖則多出11至20個,6.1%大廈多出30個單位或以上。
52%沒消防設備
調查大廈中,52%沒消防設備,包括火警警報系統、消防喉轆及滅火筒,涉違反消防條例。張指出,大廈樓齡愈高,消防設備愈惡劣,「於1950年代建成的大廈,高達78%沒消防設備」。有七成大廈屬「三無大廈」,無業主立案法團、無大廈管理及無消防裝置,環境衛生惡劣。張表示,「在『無王管』下,見過有業主一劏12個單位」,劏房數目及居住人數增加,令逃生路闊度不符法例要求,一旦有火警,居民難以逃生。
張表示,劏房普遍出現於區內1960年代或以前建成的大廈,問題日趨嚴重,19%大廈的公共空間及外牆有嚴重鋼筋外露,29.8%有嚴重石屎剝落,「劏房愈多,對樓宇的負荷愈大……改動排水系統及加厚地台,容易導致滲水,令樓宇負荷過重」。
社工﹕規管劏房應設時間表 提供援助
明愛社工李紹勤說,政府應就規管劏房設時間表,避免一刀切取締,同時要提供援助計劃,如維修津貼或低息貸款資助,解決樓宇消防、結構及衛生問題;建議政府引入社工協助「三無大廈」成立業主立案法團,促進鄰里關係,推動大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