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日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了《關於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提出建立健全網絡文學發表作品的作者實名註冊、責任編輯及出版單位署名等管理制度,同時要求有關網絡文學的編輯人員要「持證上崗」,並加強網絡文學編輯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培訓。對此,內地網民議論紛紛,意見紛呈。
新例促加強網站編輯道德教育
一般認為,1998年蔡智恆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是內地首部網絡小說。據中國作協統計,目前全國網絡簽約作者超過250萬人,文學網站每日更新作品文字數量也超過1.5億字。而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引述非正式統計稱,過去10年來在內地網上發表的文學作品,已經比過去60年印刷的傳統文學作品總和還多。
《意見》提出,要加強網絡文學編輯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培訓﹔加快推動網絡文學作品登記識別、標識申領、儲存分類等作品管理技術標準研發;要加強版權保護,持續打擊網絡文學作品侵權盜版行為﹔加大對網絡文學傳播淫穢、色情等有害內容的打擊力度,加快人才培養,營造名作家、名編輯不斷湧現的良好環境;加強行業自律,健全行業規範。
對於官方的這一最新舉動,內地網民褒貶不一。一名網友稱:「感覺我們又回到了樣板戲八股文時代,乾脆讓秦始皇把書都燒了吧。」著名網絡科普作家方舟子在Twitter上質疑說,「這是否意味着國內非實名博客(網誌)都要關閉,實名博客也必須經編輯審核才能發表?我還以為只有朝鮮(北韓)才會這麼做?」
網友:實名查到你可上門抓你
不過,也有網友對網絡文學作者實名制表示贊同,認為「早就該管管網絡文學了」,一名網友稱,「感覺很多涉黃作品,大人看了沒什麼,帶壞小孩兒就不好了。」還有一名網友說,「實名註冊又不是不讓用筆名,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但有網友回應說,「這根本不是筆名不筆名的問題,是現在許多題材許多文學不僅不能寫,寫了要刪,他還可以實名查到你,上門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