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乳業受保護 犧牲消費者
日本鬧牛油荒,當地不少超市都規定顧客只可買一盒牛油。當地傳媒引述東京練馬區超市Akidai社長秋葉弘道稱,廉價牛油價格升了一倍,高級牛油價格則升三成。但同時,國際牛油價格卻連月下跌。
根據FAO數據,奶類製品價格指數10月份錄得連續10個月下降。牛油價格今年3月每噸4500美元,但10月已跌至2500美元,然而日本消費者卻無從中受惠,因為日本乳業備受政府保護。雖然國產牛油不足以應付國內需求,需要進口,但進口關稅高昂,牛油關稅高達35%,另加每公斤1159日圓。
《朝日新聞》指出,日本及新西蘭20年前牛奶產量均為860萬噸左右,但至2013年,新西蘭的牛奶生產已達2000萬噸,日本卻萎縮至745萬噸。
箇中關鍵便是新西蘭政府撤銷補貼,迫使酪農提升生產力,相較之下日本乳業依賴政府保護,技術亦欠創新,難以吸引年輕人入行。
安倍上台後加入美國主導的跨大平洋伙伴關係(TPP)談判,視之為提升日本競爭力的關鍵。但談判膠着,當中一大障礙便是日本拒絕撤銷牛肉、豬肉、奶類製品等農產品關稅。
日本乳業協會反對TPP,稱一旦日本加入,2.2萬億日圓的乳製品市場近32%將被入口產品佔據,其中牛油將有85%被取代,煉奶及奶粉更會被入口產品全面取代,奶農將面對難以估計的打擊。
安倍受制 拒為TPP撤關稅
支持TPP論者則認為,調低關稅對日本整體福祉有利,安倍不應為了保障10萬農戶利益,犧牲4600萬戶家庭利益。日本家庭平均開支有14%花在食品上,比美國家庭的6%遠為多。
他們相信,若日本能輸入廉價食品及改革農業,將促進其他方面的消費。但日本農業對政府影響力巨大,安倍在自民黨內部亦面對反TPP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