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園總裁:科技局首務增人才
指外企怕招人難 落戶卻步
【明報專訊】立法會於上月底通過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的決議案,只待財委會通過撥款便可籌組,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馬錦星期望,科技局成立後,首要任務是解決本地科研人才不足問題,開拓土地只是次要。他說,有外國公司考慮進駐科學園,但擔心聘請不到足夠人手,遲遲未能決定是否落戶本港,促請政府就本港缺乏科研人才研究,然後推行針對措施如輸入人才,對症下藥。
馬錦星接受訪問時表示,今年3月科學園舉行招聘日,推出400個職位,但部分職位一直乏人問津,反映缺乏人才嚴重。他說,本港科研人才不足,部分屬先天問題,「香港人口只有700多萬,訓練出來的人才是有限的,當中不少去了其他行業,令投身科研的人更少」,認為輸入人才是其中一個解決辦法。
倡研輸入人才
他舉例說,內地電子企業TCL於園內設立研發基地,但該公司表明,除了招聘本地員工,亦會聘用內地及外國員工。該公司計劃於2017年,吸引世界各地約600名員工入園,從事工程、技術及科研等工作,將業務版圖擴展至亞太區市場。
馬錦星認為,新成立的創新及科技局,有助港府制訂有利科研發展的政策,但要認清楚方向,了解香港發展科技產業有何不足。他以農業為例,「最重要是人和地,最多加多隻牛。」他深信,人才及科技對現代化經濟體系最重要,其他元素如土地等都可以解決。
基建是港最強優勢
他說,香港最強的優勢是基建,「互聯網寬頻充足,通訊發展成熟」,若要更上一層樓,就應仿效鄰近國家做法,如韓國擅長利用科技包裝韓式文化,並推廣至全世界,「香港30年前亦好有自己特色,但近年就差了些」,科學園培育新晉科技公司時,亦強調「開發硬件之餘,亦應思考如何加入香港特色。」
科研應加香港特色
至於土地問題,馬錦星深信透過技術可以克服。他指現時本港有3個工業h,不少屬單層建築,沙田科學園的建築物平均亦只有6、7層,認為可以加高建築物高度,創造更多空間,以容納更多企業。他認為本港長遠應發展第4個工業h,強調「一定會成事,但唔知幾時」,承認即使現時才開始覓地,遠水救不到近火,「沙田科學園都要十幾年,才發展到現時規模」。對於今屆政府在各區覓地,例如籌劃在將軍澳推出可供發展數據中心的用地,他認為可以應付未來幾年的需求。
無意任局長 政府無招手
馬錦星本身是會計師,早年先後投身CSL、英國電訊及摩托羅拉,掌管亞太區業務,去年回流香港出掌科技園CEO,他坦言政府未有向他招手出任科技局長一職,強調即使獲邀,亦無意出任,因為「無搞過政治,亦唔識搞政治,幫香港科學園省靚個招牌就得。」但他認為,由「行內人」出任局長較合適,推行政策能配合業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