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點對點﹕歐央行議納人民幣作儲備
全球化﹕人民幣國際化×綜合國力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內地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但實行外匯管制,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然而,隨荇外市場與內地貿易關係加深,人民幣作為貿易貨幣的角色變得重要。
華央行:逐漸允許自由兌換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10月10日於美國華盛頓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及世界銀行秋季年會時表示,一些國家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已有幾年,只是「還不願意說出來」。周小川說隨茪什篣g濟持續增長,金融改革持續深化,更多國家願意採納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是好事情。而中國在推廣人民幣上還要做「一些工課」,包括逐漸允許人民幣可兌換、採取措施尊重市場供求規律和保持金融穩定等。
目前,全球央行的外匯儲備以美元為主,IMF資料顯示,2014年第二季美元比例高達60.7%。另外,現時IMF俗稱「紙黃金」的特別提款權(SDR)只包含美元、歐元、英鎊及日圓,當基金會會員出現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供會員動用以平衡收支,故以上貨幣地位重要。
美元佔全球央行外匯儲備六成
人民幣目前僅有11個國家及地區的央行將其納入外匯儲備,包括澳洲、台灣、泰國、馬來西亞、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亞和白俄羅斯等。《彭博》引述知情人士表示,歐洲央行將討論是否要接受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分析指出,歐洲央行是大買家,假如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勢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
歐央行若納人民幣將加劇內地通脹
東盛證券外匯部行政執行總監盧楚仁表示,歐洲央行若落實納人民幣為外匯儲備,將會需要大手購進人民幣,推高人民幣匯價,結果會推高入口內地的貨品價格,加劇通脹。這樣歐洲產品價格相對便宜,改善出口形勢,經濟有望好轉。
──綜合《明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