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岸城市面臨「慢動作災難」

[2014.09.23] 發表

水位上升固然令島國面臨滅頂之災,低海拔沿海城市亦面臨威脅。聯合國2011年的《城市與氣候變化》報告指出,氣候變化的影響對低海拔沿海地區影響最為嚴重。

雖然低海拔近岸地區只佔全球土地面積2%,卻承載全球約13%人口,其中亞洲密度最高。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中國長三角、珠三角及黃河三角洲城市,將備受影響。美國知名環境學者布朗(Lester Brown)稱,水位上升首批難民將會是百萬計亞洲三角洲地區的米農。他又稱,諸如倫敦、紐約、華盛頓、東京、上海等城市將首當其衝。若水位上升不能遏止,城市很快便要開始計劃加建堤壩來防範,甚至遷移人口。

低海拔近岸人口佔全球13%

水位上升最直接的影響是洪水氾濫、侵蝕海岸線、海水倒灌(鹹潮)以及渠道淤塞等,並且將改變生態系統功能。濕地及珊瑚等生態系統對沿岸地區是天然保護,這些系統受損令沿海地區更脆弱。

美國長達13.8萬公里的海岸線其實早已受水位上升之苦。路透社本月初就此作專題報道,稱隨着水位上升,一場慢動作災難正折磨着美國的海岸地區。

報道指,全球水位平均上升8吋(約20厘米),但墨西哥灣及大西洋部分地區的水位升幅卻是2至3倍,因為自然地質活動加上開採地下水及油氣,導致土地沉降。

紐約建16公里堤圍防洪

海岸工程專家稱,受水位上升影響的社區可以有3個選擇﹕第一,以天然或人工屏障保護海岸線;第二,適應新環境,興建高架道路及高架建築物;第三便是遷移。

紐約2012年受颶風桑迪吹襲,為免再受災,該市計劃斥資200億美元興建防洪措施,保護低窪地區。其中最矚目的是沿着曼哈頓下城修築長16公里的「Big U」,這個以堤壩、圍牆及高架建築組成的防洪設施兼具消閒娛樂功能。有關計劃未來10年所需的預算已有四分之三到手。

其他同樣受水位上升威脅的美國沿海城鎮卻沒有如此資本。弗吉尼亞州小島Saxis只得240人口,大部分以捕魚為生。當地居民抱怨,他們沒有大城市那麼幸運,缺乏聯邦撥款支授,只能面對現在還是將來搬走的選擇。

更多國際要聞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4 mingpaoto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