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10年 愈依賴愈生厭

[2014.09.22] 發表

【明報專訊】香港走過SARS低潮,短短10年間卻見樓市破頂、零售暢旺,有人將功勞歸於內地自由行,有人不滿金舖藥房佔領大街小巷。本報委託港大民研調查中港關係10年變化,發現逾六成港人雖認同香港對內地依賴程度高,但七成人則指對內地人好感減少,即「愈依賴、愈討厭」。根據統計,去年「自由行」人數較10年前增加逾5倍,零售業界和學者皆認為,零售和旅遊業對內地客的依賴「絕對過大」,對港人日常生活造成衝擊,樓市影響住屋亦使中港矛盾升溫。

港大民研計劃接受本報委託,在今年8月底以電話隨機訪問了1015名操粵語的香港居民,發現有61%港人認同「比起10年前,香港與內地關係密切好多」,同時有62%港人認為「目前香港對中國的依賴程度高」。

六成人感港依賴中國 七成「好感減少」

即使中港兩地關係愈趨緊密,但未能拉近兩地人民鴻溝。調查同時顯示,71%人承認「香港人對內地人的好感減少」,只有約12%市民有增加好感。就「香港對內地貢獻」評分,以促進內地金融發展、與世界接軌、人才發展等3項,都有6.1至6.8分成績(最高10分),但對促進民主卻只有4.7的「不及格」分數。

統計處的多項數據證明香港在旅遊、零售、貿易和金融等行業愈來愈依賴內地,內地來港投資移民亦大增,並帶來逾400萬資金投資房地產,推高樓價。資料顯示,過去10年訪港內地旅客由1225萬大增至4070萬,佔總訪港旅客75%;其中個人遊消費更佔總零售銷貨額的22.2%,比例較10年前大增17.7百分點(見圖)。

「中港矛盾」緊張令兩地關係不易再談合作,中央政策組前首席顧問劉兆佳認為,「中港矛盾」屬全球情况的其中一項事例,近年中國崛起太快,與其他國家及城市的人民尚有莫大文明差異,但其他人又無法再以傲視態度面對內地人,形成「心理不平衡」,自然引發衝突。他形容,上述差異亦變相令港人增加對「香港人」身分的認同,加上年輕一代民族情感較低、較接受西方價值觀,隔膜更甚。劉認為,現時的政治爭議非永久問題,重要是如何調整政策,令更多人能受惠於中港合作的成果,令人人得益。

內地客10年暴增 關焯照:須先改善一簽多行

經濟學者關焯照分析,內地企業在港總市值達14萬億、佔整體57%。他相信矛盾困境暫成定局,難以一時回落,但相信政府須先改善「一簽多行」等旅客政策,至少在生活層面上減低港人怨氣。但中港矛盾激化,不等同內地市場流走,認為內地經濟市場尚在發展、人民幣市場不能霎時開放,相信本港「十年八載仍好安全」,但必須發展多元化產業,維持本港競爭力。

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琼直言,內地客來港購物開支,高峰期佔零售總額達三四成,連同其他如飲食、交通等消費,確實對本港過去10年的經濟有莫大影響,業界對內地客的需求「絕對過大」。但每個年代都有一種旅客主導市場,以往表現較「低調、斯文」,不似現時的「拖篋」旅客,認同政府要有政策調整,改善現行矛盾狀况。

明報記者 鄭穎瑩 錢瑋琪

更多港聞
富豪團今閉門晤習句鐘
【明報專訊】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董建華今天率領富豪及專業人士團,下午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約1小時。逾70人的訪京團成員包括本港多名富豪,包...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3名紀律部隊首長昨被問及有否就佔領中環做準備,其中懲教署長單日堅表示,並無特別預留空位收容因佔中而被補的人,但現時該署所有院... 詳情
政改是否「袋住先」 兩民調結果南轅北轍
【明報專訊】人大常委會上月底就政改方案框架拍板後,中文大學新傳學院及香港政改民意關注組昨分別發表民調結果,各訪問約1000人。政改民意關注組... 詳情
女生襲中一男下體近千次
【明報專訊】教育局長吳克儉的母校金文泰中學,爆出一宗嚴重校園欺凌,一名男學生的家長稱,兒子中一入學時接連遭鄰坐女同學「性騷擾」,粗略推算半年... 詳情
欺凌者施虐或源於過往經歷
【明報專訊】發生校園欺凌,除了跟進和輔導被欺負的一方,施虐者的成因亦需關注。城大犯罪學教授黃成榮表示,施虐者欺負他人的行為,成因或與過去經歷...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4 mingpaoto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