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北克公投與飲恨認輸的胸襟
蘇格蘭獨立公投的結果今天便揭盅,不少人相信投票率會相當高,至於支持和反對獨立的得票率也將相當接近,甚有可能重演1995年加拿大魁北克獨立公投的一幕——當年魁北克公投投票率高達93.5%,統派陣營以50.6%險勝支持獨立陣營的49.4%,兩者相差僅1.2個百分點。
事實上,當年的魁北克公投跟今次蘇格蘭公投確有不少相似之處,無論今次蘇格蘭的投票結果是統是獨,都能從中汲取不少值得借鑑和思考的地方。
就像今次蘇格蘭公投一樣,在當年魁北克公投中,統派在宣傳上基本上也是以打「風險牌」為主,例如工商界便不斷警告,一旦魁北克選擇獨立,經濟將受重挫,一些大企業更表示倘若獨派勝出將全面撤出魁北克;在最後衝線階段,加拿大財長更稱,選擇獨立將令魁北克喪失上百萬職位。至於法言系的獨派魁北克人黨則在拉票期間力圖淡化族群民族主義色彩,強調多元包容精神(至少是口頭上)。
然而這兩場公投也有一些重要的差異。首先,在公投用字內容上,魁北克的公投遠為含糊曖昧(當年公投題目問投票者是否支持魁北克與聯邦政府展開「主權伙伴」關係談判,並在一旦談判失敗後考慮獨立),有博取蒙混過關之嫌,不像今次蘇格蘭般直接清晰。另外,論公投前的形勢,當年魁獨派所佔的優勢也較明顯——在投票前3天,民調普遍都預測獨派能得票逾五成勝出。
兩派互轟出術 仲裁機構持平公正
另一不同點則是當年魁北克公投統獨兩派都有投訴對手耍茅招(相比下蘇格蘭統獨兩派至今都未有類似爭端)。為了扭轉投票前的下風形勢,統派在魁北克滿地可策動了「團結大遊行」,游說魁北克人選擇留下,很多機構參與其中,例如加拿大國營火車公司便給前往滿地可遊行的乘客提供車費優惠,一些安大略的學生組織還租了大量校巴前赴遊行,結果引發獨派投訴嚴重違反公投宣傳開支上限規定。
至於統派則投訴,在一些明顯是統派人士佔多數的選區,在公投中廢票特別多(最終調查結論是部分票站工作人員培訓缺失所致)。
然而愛丁堡政治學教授亨德森(Ailsa Henderson)指出,最令人欣慰的是,儘管有違規爭議,得票又如此接近,但魁北克統獨兩派並沒有出現類似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佛州點票爭議中戈爾小布殊皆拒絕認輸,大打官司戰纏鬥的情况。
她坦言,「在一場緊凑投票中,輸家願意認輸的能力,可說最為關鍵」,儘管雙方互有指控,但總體上兩陣都認同,負責仲裁投訴的機構是持平公正的。
獨派甘願認輸 「因可捲土重來」
當然,正如亨德森指出,魁北克統獨雙方當年能接受勝敗只差1個百分點的賽果,一大原因是飲恨的一方是獨派(獨派就算輸了起碼還有捲土重來的機會),但如果輸家是統派,魁北克因此走上不可逆轉的獨立不歸路,情况就可能無法如此冷靜。事實上,雖然魁北克獨派接受了結果,但當年獨派魁北克人黨領袖帕里壽(Jacques Parizeau)便曾公開抱怨,他們是敗給「錢和(少數)族裔票」,將矛頭指向違反公投開支條例的統派建制勢力以及當地的猶太人和移民人口,暴露獨派聲言多元包容背後的排他族群民族主義。
姑勿論今次蘇格蘭獨立公投結果如何,但願統獨兩派同樣都能展現出冷靜接受勝敗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