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人大方案不利港評級
「18學者方案終結」方志恒﹕不再討論政改
【明報專訊】人大常委定出的高門檻香港政改框架,將多個沒有公民提名的溫和方案拒於門外。「十八學者方案」倡議人之一、教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助理教授方志恒(圖)昨宣布,十八學者方案「已經在政治上終結了」,斥中央徹底扼殺社會討論各種政改方案的可能,表明不會再參與討論政改方案,以及第二階段政改諮詢。
另外,美國評級機構穆迪昨發表報告,表示人大常委對香港政改的決定是負面,憂慮會引發長時間抗爭,對香港信用評級形成不利因素。
「十八學者方案」在今年4月公布,其方案以「公民推薦」取代「公民提名」、要求「八分之一提名門檻」、將提委會選民由公司或團體票改成個人票,以及「兩輪投票制」。
方志恒昨在facebook表示,人大常委的決定封殺了所有真普選的空間,明言「十八學者方案」已經在政治上終結了。
方志恒:人大封殺真普選空間
他批評人大常委決定「嚴重限制不同政見人士參選特首的機會」,表明不接受有關決定,所以「自然不會接受特區政府在這個決定之下,所提出的任何政改方案」,未來不會參與討論政改方案的細節。
促政府以「公投」表決政改
方志恒重申,促請特區政府在立法會表決之前,舉辦官方「公投」或促成社會上有公信力人士例如退休法官舉辦民間「公投」,讓香港人自決是否接受政改方案,「這是解決當前政治困局的唯一方法」。
溫和派政改出路暗淡,「十八學者方案」另一倡議人、民主黨羅致光亦表示,暫不會就政改發表意見,「會收口一段時間」。
穆迪:政爭減投資者信心
另外,評級機構穆迪昨發表報告表示,人大常委對香港政改的決定是負面(Chinese Resolution on Hong Kong Electoral Procedures Is Credit Negative),憂慮中央的決定會引發長時間抗爭,如果政治紛爭長期持續,投資者信心減弱,會蠶食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信心,對香港信用評級形成不利因素。報告說,長期示威或對香港經濟造成負面影響,間接影響政府財政、信心以及資金流。
但穆迪指香港連續10年錄得財政盈餘,加上港府的財政儲備相等於國內生產總值的36%,高於債務水平,有信心香港可應付上述情况。穆迪在報告中未有提到「佔領中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