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的釣魚島戰略
時值鄧小平誕辰110周年,北京出版了《鄧小平文集(1949-1974)》。該書收錄了當年鄧小平就釣魚島問題的談話,由於是鄧相關論述中最早的紀錄,因而引發關注。
文集所收錄的是鄧小平1974年10月2日的談話:「釣魚島,日本叫『尖閣列島』,這是中國的領土,我們不可能放棄……我們同日本建交,雙方都避免談釣魚島這個問題,把這個問題留下來了。要不然,就談不上建交……把這個問題先擱一下,不等於問題不存在……不過以後可能高一陣、低一陣。」
短短幾句,涵蓋了3層意義。一、釣魚島不能放棄;二、優先處理中日關係的正常化,釣魚島問題可以先擱置;三、釣島問題會長期存在。這三層意義成為其後40多年中國在處理釣魚島問題上的基本觀點,其中鄧小平所強調的重點則是:「擱置爭議」。
1978年8月,鄧小平會見到訪的日本外相園田直時,更進一步提出「一如既往,擱置它20年、30年嘛。」到了同年10月鄧小平為簽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而前往東京,並發表了著名的談話:「我們這一代人智慧不夠,我們下一代人總比我們聰明,總會找到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好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擱置爭議」是鄧小平處理釣魚島問題的核心思想,也是目前在釣島問題上,中日僵局未能打破的癥結所在。其實,「擱置爭議」並非鄧小平獨創,可追溯到1972年9月26日周恩來總理與田中角榮之間達成的默契。
鄧小平以國家利益大局出發,在釣魚島問題上堅持「留待後世」的「冷處理」方式,此戰略為其「韜光養晦」外交思想的體現。如今中日關係如何才能重回正常軌道,卡在如何在「擱置爭議」問題上解套,筆者以為重點在於雙方能否真正理解當年領導人的膽略與外交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