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華傳道會李賢堯紀念中學校長鄧錦明趁新學年向學生「送禮」,包括牙籤、救生圈、鉛筆等,提醒學生挑別人長處、有需要時找校長傾談,及每天寫下對自己的期望。本學年該校期望提升學生對家庭的責任感,決定設立家居訓練活動,要求一班獲父母照顧周到的學生親身做家務。
鄧在9月1日開學禮上跟學生分享《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一書內容,該12份見面禮包括寓意運用彈性完成事情的橡皮筋、治理別人及自己受傷感情的膠布、讓自己改過的橡皮擦、替別人擦淚的面紙、代表自己特殊而有價值的硬幣等。
校長贈學生12「見面禮」
其中一份禮物「救生圈」則代表鄧的承諾。他稱,學生找他傾談,只要他有空便會見學生,若太忙也會另外約時間。他坦言,過往有學生未能獲編配入讀心儀科目,希望校長扭轉情况,但校方要按選科機制辦事,學生最終或未能如願,「不過都要先聽學生說話」。
鄧錦明感到最深刻的禮物是讓自己每天寫期望的鉛筆,「多年來營營役役工作,若每日都帶着一個期望,就會積極正面得多」,他稱,自己愛寫下工作清單,「做完每件事就在旁邊寫個『done』字,就會很開心,就算未做完都會寫『in progress』鼓勵自己」。
「不會做不到 是肯不肯做」
鄧又說,現時不少青年獲父母服侍周到,「有家長說,孩子放學回家,就把鞋和校服隨處丟,由家門丟到房內」。該校不少學生來自草根家庭,但據鄧統計,只有約半數同學有分擔做家務,校方遂決定本學年要求中一生接受家務訓練,如熨學校的備用校服、在休息室「執房」,及煮即食麵等,「不會做不到,是肯不肯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