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戰事的輸家與「誰不愛國」的獵巫
以色列和哈馬斯持續近兩月的激戰終告結束,以巴雙方都宣稱勝利。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稱,軍事行動重創哈馬斯。哈馬斯則稱,以色列無法制止他們發動火箭襲擊。平情而論,雙方都很難稱得上是贏家。儘管哈馬斯成功凝聚民心、頂住了以軍狂轟猛炸,但正如《衛報》所言,今次停火協議內容,基本上與2012年(即對上一次)以巴衝突所達成的沒有分別,令人懷疑哈馬斯在爭取解除加沙封鎖上到底取得多少實質成果;至於以色列雖然摧狺F哈馬斯一些地道和設施,但就連部分強硬政客民眾也質疑,軍事行動既未推翻哈馬斯,又沒法阻止哈馬斯火箭襲擊,是一場失敗的戰事。
巴人及以色列左派成輸家
那麼到底誰是這場戰爭的大輸家?大批痛失家園、財產和親朋的巴勒斯坦平民,無疑是其中之一;至於以色列方面,最大輸家恐怕就是那些反對戰爭的左派和平主義者和人權組織。本月中,以色列國家服務組織(負責安排不願參軍以民從事非軍事工作貢獻國家)的總監杰爾比(Sar-Shalom Jerbi)便宣布,將當地最著名人權組織B'Tselem列入黑名單,不再提供支持,原因是他們反對進攻加沙,「散播謊言」、「危害國家」、「發放鼓舞敵人的信息」。
在過去兩個月的戰事中,以色列社會極右情緒表露無遺,民眾一面倒支持戰爭,全國高達九成半的猶太人認為今次是「義戰」,當地傳媒都高舉「愛國」旗幟為以軍打氣,大談以色列平民所受困苦,卻淡化巴人方面所受創傷。凡是反對加沙戰爭的異見聲音都遭到大力打壓,左派聲音幾乎全面消失。
以色列《國土報》評論員利維(Gideon Levy)便因為唱反調批評以軍機師向加沙「最無助脆弱一群發動殘忍攻擊」,招來辱罵甚至被政客抨擊是「敵人的喉舌」,有讀者更向報館提出中止訂閱。利維直言,現在誰敢表達對巴人的同情,「就會被視為叛國者」;出於安全考慮,報館還要給他僱用保鑣。
表達對巴人同情 被視叛國
一些普通以色列民眾只因在facebook網頁上批評戰爭,就招來滋擾恐嚇,有阿拉伯裔以色列人更投訴因此被炒,當中包括一名護士。上月底,以色列創作女歌手肯南(Rona Kenan)更因為極右分子捏造事實恐嚇、指她同情巴人恐怖分子,結果被迫取消在海法市的演出。事源她於7月中在facebook留言,表達了對加沙兒童的同情,呼籲結束戰事,結果極右分子就炒作一則源自2012年右翼報章的不實舊聞,揚言她曾與巴勒斯坦婦女一起出席交流會,參與為巴勒斯坦烈士進行的默哀,對她大肆抨擊。
肯南強調,當年她已否認了有關報道,出席該交流會只為推動猶太婦女與巴勒斯坦婦女的了解,鼓勵民間對話,她根本沒有參與默哀。然而可怕的是,很多以色列網民對右翼分子的指控,似乎都深信不疑,部分人批評她忽略了哈馬斯的威脅,要求她將加沙兒童的苦G,歸罪於哈馬斯而非以色列,有人甚至聲言那些小孩是「未來的恐怖分子」。
民權人士嘆異見難表達
以色列民權組織人士貝爾(Yizhar Beer)形容,在以色列要表達異見,從未試過如此困難。他認為原因之一是極端正統派猶太教徒社區及西岸猶太殖民運動的勢力愈益壯大,「社會上一小撮極端分子脅持了國家」。此外,由於以色列是強制服兵役的國家,幾乎每人都總有親朋為軍隊效力,只要右翼政客稍稍推波助瀾,支持軍人的聲音隨時足以淹沒一切異見。
儘管以色列常強調自己是中東唯一民主國家,然而就如《國土報》和肯南的困境所反映,當一個社會動輒便搞「誰人不愛國」的政治獵巫、異見聲音隨時會被扣上「不愛國」帽子,這個社會的理性和自省批判能力,的確有面臨威脅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