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致光:公提非民主黨「唯一選擇」
【明報專訊】和平佔中全民投票有逾80萬人投票,而建制派陣營的反佔中聯署亦取得逾90萬人支持,政改分歧白熱化。
不過,港大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昨於商台節目《政好星期天》表示,政改討論雖似各走極端,不過,支持及反佔中兩個陣營的支持者合計只有約百多萬,少於過往選舉的投票人數,反映有中間派亦未有發聲。
呂大樂﹕中間派仍未發聲
「18學者」方案倡議人、民主黨羅致光則指出,泛民不是鐵板一塊,底線是選舉制度不能有「不合理限制」,民主黨亦不會以公民提名作「唯一選擇」。
羅致光認同,社會上沉默大多數未有發聲,造就了激進派「衝擊」中間派。他呼籲,珍惜香港發展的人多發聲,避免讓少數人決定香港的未來。他認為,普選特首的目的是要提升政府認受性,政改方案要讓市民有真正選擇。而他坦言對政改前景感悲觀。
雷鼎鳴:應討論如何令提委民主化
「13學者」方案倡議者、科大學者雷鼎鳴則認為,普選產生的特首要得中央及港人認可,他認為既然中央不接受公民提名,社會亦應討論如何令提名委員會更民主化。
他不反對最終有泛民可以參選特首,而過往選舉調查亦反映港人亦傾向有行政經驗的人,中央應該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