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所謂百足,是蜈蚣的俗稱。蜈蚣共有22節,每一節有一對附肢,第一對附肢稱為顎足,有發達的爪和毒腺,既能捕殺小動物,又能蟄人;其他21對附肢是步足,用來爬行,實則是42足;最後一對步足,向後延伸,變成尾狀,稱生殖肢。從中截斷蜈蚣,餘下的足,仍能活動,用來形容一些政要,下台之後,仍有影響力,董先生擁抱林太一幕,這句成語,能否對號入座呢?
蜈蚣雞蛋
材料:蜈蚣一條、雞蛋一隻
製法:蜈蚣烘乾研末,分成3份;雞蛋打入碗內,用蜈蚣末1份,蒸熟食,每日1次,3個月為1療程
適用:頸、腋下淋巴結腫大
備註:進食前宜請教中醫師
清代黃宮繡所著《本草求真》說:「蜈蚣本屬毒物,性善啖蛇,故治蛇症毒者,無越是物。」江蘇南通蛇醫專家季德勝,有一次為了研究一條從未見過的小花蛇的毒性,讓蛇在自己手臂上咬一口,皮膚立刻發黑,兩次內服自製解蛇毒藥,仍未能控制毒性,開始頭昏眼花,進入半昏迷狀態,群醫束手,季德勝遂命人捉來五條大蜈蚣,讓其生吞,依然未效,再食10條,皮膚黑色開始消退,神志復清,15條大蜈蚣,結果救回蛇王的性命,證明黃宮繡指出蜈蚣治蛇毒,所言非虛。
無毒不成癌,治理癌病,除扶正之外,還需攻毒,蜈蚣正好大派用場。鼻咽癌、食道癌、乳腺癌、胃癌、腸癌、子宮頸癌等,都有其使用空間,但對肺癌、唇癌,似不起效。蟲藥專家朱良春指出,一次超過10條,可引發全身紅色斑塊,停藥數天,卻自行消失,故他建議,一次煎劑,以不超過10條,散劑不能超過4克,不必去頭足(古醫書認為要去頭足)。
蜈蚣乃治風良藥,治風能力,優於蠍子,蠍子不能壓止的風,用蜈蚣往往有效。上期介紹的牽正散,用治口眼歪斜的面癱,即是西醫同業所指的面神經麻痺,就是蜈蚣、全蠍、僵蠶合方。頑固風邪,再配伍蘄蛇、蜂房,增袪風之力。蜈蚣外型,有類脊椎,凡有風邪,聚於腰椎,出現游走性疼痛,用蜈蚣亦取得佳效。
最近有一個案例,岳母大人右眼不斷跳動,用了數劑尋常袪風藥不效,在原方加上數條蜈蚣,眼跳頓止,蜈蚣是袪風聖藥,實至名歸。蜈蚣、蠍子、蟾蜍、毒蛇、壁虎,合稱五毒,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中的西毒歐陽鋒所練的蛤蟆功,正是蟾蜍之屬?蟾蜍外表醜陋,癩蛤蟆想食天鵝肉,實帶貶意,但外型難看的蟾蜍及蜈蚣,卻是醫者的救人良藥,真是「蟲不可以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