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不健康 喝優酪乳養菌緩解

[2013-06-03]

從醫學的角度來看,食欲不好時,很可能預示著腸道出了問題。萬病源自腸道。專家表示,當一個人出現排便臭、放屁臭、口臭等症狀時,或許就該醫院檢查一下了。

從醫學的角度來看,食欲不好時,很可能預示著腸道出了問題。萬病源自腸道。專家表示,當一個人出現排便臭、放屁臭、口臭等症狀時,或許就該醫院檢查一下了。

醫師提醒說,濫用抗生素、消炎藥、洗腸通便、不當減肥等不良習慣正在危害我們的腸道健康。

腸道是人體主要的消化器官,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大約99%由腸道消化(另外1%左右的消化包括了口腔的機械性咀嚼和唾液澱粉酶對澱粉的分解等),100%靠腸道吸收。

在人體的腸道內,大約存活著100萬億個細菌。這些數目龐大的細菌,根據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可以分成三種: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正如大多數人知道的,雙歧桿菌、乳酸菌等都屬於有益菌。而腸道菌群狀況是隨著年齡變化的,研究發現,體內益生菌占總菌數的比率有逐年降低的趨勢:嬰兒時期高達99%,青少年時期保持在40%左右,中年時期降至10%,開始出現體衰多病的跡象,60歲以後僅存1%到5%,頻頻發生嚴重疾患。腸道中的有益菌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反映一個人健康情況的晴雨錶。

在世界著名長壽之鄉日本山梨縣和中國的長壽之鄉廣西巴馬縣,科學家對長壽老人進行糞便菌群研究後,發現長壽老人腸道菌群結構接近於年輕人,當地人長壽的原因,除了氣候環境和生活方式之外,還有就是他們的腸道有足夠多的有益菌。因此,維持腸道菌群平衡,是保證整個人體健康的關鍵。

腸道不健康的表現

醫師介紹,腸道健康時,腸道內有益菌的數量大大多過有害菌數量;人的食欲較好,排便定時通暢,大便呈現完美的香蕉狀;皮膚看上去也會光澤、紅潤。而一旦腸道出了問題,各種「擺不上臺面」的麻煩事就會找上門來,一般來說,腸道不健康主要有六大表現:

1. 便秘。排便黑、硬,呈顆粒狀,排便困難,排便時肛門出血。

2. 腹瀉、腸易激。表現為急、慢性腹瀉,持續排便帶有緊迫感、肛門不適,大便不成形、水分增加,排便次數明顯增加。

3. 排便惡臭。正常大便應呈偏酸氣味,而並非刺鼻惡臭。

4. 放屁很臭。腸道內有害菌產生了大量的硫化氣體,導致經常放臭屁。

5. 口臭。口腔呼出氣體發出難聞的氣味。

6. 膚色粗糙、晦暗。體內毒素不能及時排除,被人體吸收,則導致皮膚粗糙、黯沉、長痘等情況的出現。

腸道問題
關鍵在於「養」
醫師表示,隨著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很多人做什麼事都只求速度而不顧後果,在身體養護方面表現得最為典型,什麼都求快求猛,有些人還無所不用其極:便秘就吃瀉藥,腹瀉就用抗生素,減肥就去抽脂。其實這些都是破壞人體自然規律、嚴重損害身體健康的做法,最終反而得不償失。

臨床觀察發現,危害腸道健康的「殺手」主要有6個:

1. 濫用抗生素、消炎藥。當感冒、咳嗽、拉肚子時,很多人會自行使用抗生素或消炎藥,殊不知這些藥物在殺滅病菌時,也殺傷了腸道中的益生菌,使得腸道菌群失衡,影響腸道功能。

2. 洗腸通便。臨床發現,含大黃、決明子、番瀉葉等成分的通便產品,長期服用會造成電解質紊亂、腸道炎症等,嚴重的可誘發結腸黑變等癌前病變和神經源性假性梗阻。

3. 減肥不當。

4. 食品污染。

5. 飲食習慣。暴飲暴食、食無定時、高脂高熱、煎炸燒烤等飲食習慣,亦會誘發腸道疾病。

6. 不良生活習慣、精神壓力大等因素。

醫師表示,解決腸道問題,關鍵在於「養」,而養腸的關鍵,就是調養腸道菌群,提高腸道益生菌的比例。她介紹,人體是一個大系統,人體內各個器官有其固有的更新、修復的週期,如肝臟需要5個月,肺需要2至3周,而腸道則需要大約2周的時間。所以,如果腸道出了問題,腸道調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整體調養過程應遵循腸道自我迴圈周期,大約每2周會有一個質的改善(即有相對明顯的感覺),然後在改善的基礎上,再次進入一個新的周期,再得到進一步改善,如此循環往復,整個調養過程呈螺旋式態勢上升,直到腸道完全恢復健康。


小貼士:

如何增加腸道有益菌?

醫師表示,很多人都知道喝優酪乳。「這也沒錯。」醫師介紹,「優酪乳裡含有的是乳酸菌,它是一種益生菌,對胃腸道很有好處,能預防過敏性腸綜合征、炎性腸綜合征等,還能維持腸道菌群平衡,增強腸道的抵抗力。」

醫師提醒說,抗生素用得太多也會造成腸道內微生態平衡的破壞,抑制有益菌群的生長,出現腹瀉等。建議服用抗生素後喝點優酪乳,以補充腸道的有益菌群,每日500至750毫升即可,但不要用優酪乳送服藥物。

-----------------------------------------------------------------------

吃太多肉
白天更愛睡

美國研究人員近日發現,高脂肪飲食,如肉類,可令人白天昏昏欲睡,反應靈敏度也降低,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飲食則會令人有精神。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31名健康、非肥胖的成年人進行了飲食和白天精神情況的研究。這些人年齡介於18至65歲之間,平常沒有失眠問題。他們在睡眠實驗室連續睡4個晚上,然後接受「白天多次入眠檢查」(MSLT),並進行了五次的飲食評估。

研究結果顯示,那些攝取較多高脂食物的人,白天較易嗜睡,對外界的反應靈敏度也受到了影響。而飲食中包括較多碳水化合物的人則沒有出現這一問題。同時,一個人白天是否有精神與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取量沒有關系。

這一研究是否可信?「這一研究的確提示了一種可能性。過多脂肪在體內積累,導致血液黏稠,紅細胞的載氧能力下降,會造成大腦缺氧,人也會變得疲倦,反應遲鈍。」醫學教授指出。不過,樣本量只有31個,從流行病學調查的角度來看,樣本數量太少,代表性不高。這一研究是否具有更廣泛的指導意義,仍需通過大量樣本隨機對照研究進行驗證。

-----------------------------------------------------------------------

聊天
等於做腦保健操

聊天可以使人擁有健康的心理,著名心理學家默里認為,人類至少有20種心理需要,通過聊天可以滿足部分心理需要,使精神愉悅。與同齡人聊天,憶往昔,「崢嶸歲月稠」;與青少年聊天,感受「早上八九點鐘太陽」的蓬勃朝氣;與異性朋友聊天,對中老年人的心理能起到「滋補」、「健美」作用。

醫學專家認為,人老首先是腦細胞和腦容量減少,聊天有助於刺激腦神經的生長,增進思維和語言表達的邏輯性、敏銳性和準確性,經常聊天,等於在做腦保健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