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鏈球菌感染的併發症:猩紅熱

[2024-03-25]

猩紅熱(Scarlet fever、又稱 scarlatina)是感染了「甲類鏈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而起的,甲類鏈球菌是引致普通喉嚨發炎(strep throat)的細菌,嚴重的可導致猩紅熱,猩紅熱的典型症狀是發燒(攝氏38.3度 /華氏101度或更高)及喉嚨紅痛;皮膚會出紅疹(rash),紅疹首先在頸部及胸部出現,然後擴散至全身及四肢,尤其是腋窩、肘、腹股溝等部位,紅疹的手感如沙紙般粗糙 (sandpapery feel);頸部的淋巴核(lymph glands)腫脹;舌頭呈「士多啤梨」(strawberry) 狀,猩紅熱的症狀通常會在感染了甲類鏈球菌後的一至四天出現,典型的紅疹只出現於大約10%的患者,會在發病後的一至四天出現,紅疹通常持續兩至七天,當紅疹消退時,皮膚會脫落,尤其是位於手指、腳趾及腹股溝等部位;其他症狀包括:精神不振、頭痛、渾身疼痛、腹痛、噁心、嘔吐等。

猩紅熱是經由直接接觸從患者呼吸、咳嗽或打噴嚏時噴出的飛沫,很少是經由間接接觸其他物件傳播,最容易受感染的年齡是五至十五歲的學齡兒童,其他會增加患上猩紅熱風險的因素包括:

(一)經常接觸兒童的成年人;

(二)多人聚在一起的環境:傳染病(包括甲型鏈球菌感染)較容易在人多聚集的環境傳播,因而也增加出現風濕熱的風險,包括學校、日託中心、軍事訓練設施等。

猩紅熱曾經是一種嚴重的傳染病,並會致命,但隨着對疾病的認識和抗生素的發明,猩紅熱已容易醫治了,服用適當和適量的抗生素後,病情會好轉,在二十四小時後已不會傳染其他人,若不接受治療,傳染性可長達十至二十一天。猩紅熱的併發症可以很嚴重,但接受了適當的治療後,併發症是很罕見的,包括:(一)鼻竇炎(sinusitis);(二)肺炎(pneumonia);(三)中耳炎(otitis media);(四)腦膜炎(meningitis);(五)肝炎(hepatitis);(六)發濃性關節炎(septic arthritis);(七)骨髓炎 (osteomyelitis);(八)腎小球腎炎(glomerulonephritis);(九)急性風濕熱(acute rheumatic fever)及其後遺症「風濕性心臟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等。

「鏈球菌感染後腎小球腎炎」(post-streptococcal glomerulonephritis)是感染了鏈球菌後導致的腎小球發炎,症狀包括:(一)尿量減少;(二)血尿;(三)水腫等,大部份患者在接受了適當的治療後都會自行好轉,只有極少數患者會惡化至慢性腎衰竭而需要接受洗腎或換;風濕熱是鏈球菌感染後另一個嚴重的併發症,患者大多是五至十五歲的兒童,於喉嚨發炎或猩紅熱病發後三個星期出現,症狀包括:(一)關節炎;(二)心臟炎;(三)皮下結節(subcutaneous skin nodules);(四)「西德納姆舞蹈病」 (Sydenham chorea):屬神經失調症,特徵為身體出現快速痙攣性無意識的活動;(五)「邊緣性紅斑」(erythema marginatum) 等,後遺症是風濕性心臟病,會損壞心瓣,所以,患上喉嚨發炎也不可以掉以輕心,幸好,在美、加及香港等先進國家及地區,鏈球菌感染後腎小球腎炎和風濕熱已愈來愈少見,原因是會導致這些嚴重併發症的鏈球菌感染能被抗生素有效醫治。

治療猩紅熱是使用適當的抗生素,雖然病情會在服藥後好轉、並不會再傳染別人,但患者仍需服用整個療程的抗生素,以防復發、及令還未被消滅的細菌產生抗藥性。多種常用、而價錢並不昂貴的抗生素能有效治療甲型鏈球菌,包括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譯盤尼西林),若對青霉素有過敏反應,可選用紅黴素(Erythromycin)或克林霉素(Clindamycin)等。

預防感染甲類鏈球菌及猩紅熱,應儘量不要與患者接觸,如要照顧病人,應做好預防措施,戴上合適的口罩及勤洗手,暫時還沒有能預防甲類鏈球菌感染的疫苗。

相關文章